论语解毒:慎终追远,用完即扔

人死曰终,这里特指父母过世;远,即离我们远去的祖宗。所谓慎终追远,即“丧尽其礼,祭尽其诚”(朱熹)。
曾子说:认真对待父母丧礼,隆重操办祖宗祭礼,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准就能拉高好几十个百分点。

论语解毒·学而第一

慎终追远,用完即扔

【原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人死曰终,这里特指父母过世;远,即离我们远去的祖宗。所谓慎终追远,即“丧尽其礼,祭尽其诚”(朱熹)。

曾子说:认真对待父母丧礼,隆重操办祖宗祭礼,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准就能拉高好几十个百分点。

【解毒】

直到1949年,不管朝代如何更迭,城头如何变幻大王旗,中国始终都是一个宗族社会。所谓宗族社会,就是以宗姓、族群为组成单位的社会。儒家以孝治国、甚至以孝治天下的理论,便奠基在宗族社会上。

何以“慎终追远”,民德就会归厚?儒家的逻辑是这样的:天下以国为单位,国以家(族)为单位,家(族)以户为单位。那么,一个自然人,在家庭中对父母能尽孝,说明他的宗族观念强;宗族观念强,就自然会有忠君思想(或换个说法,叫爱国主义)。在宗族社会中,一个人如果作奸犯科,除了得接受律法的惩罚外,还得背上“败祖辱宗”的骂名,严重者,甚至会被“族谱除名”。族谱除名,就是对宗族中的个体最严重的精神惩罚、身份羞辱,比现在所谓的“剥夺政治权利”来得更实在、更让人害怕。

这些,就是有子能信心爆棚地说出“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理论基础。http://yushaolei.baijia.baidu.com/article/6947

那怎么尽孝呢?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是细水长流的“小孝”。你怎么做,别人很难看到。于是,父母过世、宗族祭祖时,就是表现“大孝”的最好时机了。君不见,自孔子立儒以降,两千多年来,有多少国人平时对父母漠不关心,到了父母过世时,就算经济不允许也要举债大操大办,让父母身后备极哀荣。甚至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哭丧文化,催生出一批批“吃死人饭”的职业哭丧者。这一切,皆因丧礼、祭礼都是在公众眼前进行的,众目睽睽,谁都不想落个不孝的名声。而丧礼过后,还得守孝三年,期间不能婚嫁、不能娱乐,

“慎终”发展到极致,便是“卖身葬父”。看过《天仙配》的人都知道,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天上就掉下个仙女砸中了他。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里面所加塞的价值观,路人皆知。

普通百姓如此,官吏就更加得尽孝了——曾子这句话,其实就是对上层说的。所以,历史上自汉至清都有“丁忧”制度:父母死去的官员,必须离职回到祖籍,居丧二十七个月——相当于两年多的带薪年假。当然,也有官员不愿丁忧的,你想,官当得好好的,突然让你两个多月离开权力中心,断了“节敬”、“年敬”,还得整天哭丧着脸你愿意吗?所以历代对有丧不报的官员,都会施加严厉的处罚,最严重甚至是“断崖式”的削职为民。

当然,如果是朝廷需要你,破例也未尝不可——那叫“夺情”。最有名的,就是明朝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张居正。万历五年,张居正父亲去世,此时张刚当上首辅没多久,大明的政改箭在弦上,张是十万个不情愿去“丁忧”。那时万历年幼,正是最粉张大叔的时候,也舍不得让他离开。于是,君臣二人就商定好“夺情”了。但是,看不惯张总独断专行的官员也大有人在,于是不少官员联名上书,将“不孝”这个屎盆子扣在张总头上。没想到万历小皇帝真是个死忠张粉,竟然在朝廷上将上书的官员当众扒裤打PP。这下没人敢说话了,张总也得以大刀阔斧搞改革。不过,就像绝大部分脑残粉成熟之后都会抛弃他们的偶像一样,万历皇帝长大后,可能是觉得当年他年幼无知被张大叔给欺骗了,恼羞成怒,还是以“不孝”之名反噬张大叔——此时张大叔已“终”了,万历抄了他的家,夺了他的爵,流放了他的子孙。

由此可见,在当权者眼里,“慎终追远”只不过是一包在位必备的纸巾,用完即扔。今天,官员以“慎终”的名义大肆敛财,政府以“追远”的名义祭孔祭黄,莫不如是。而那些至今仍相信当权者慎终追远百姓就会道德高尚者,不是别有用心,就是猪油蒙心。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