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吓人,吓死人,果不其然。但荔姐这一招,只是碰到胆小鬼才有用。鲁迅曾对他的女粉丝萧红讲过一个故事……
今天换个口味,跟大家分享几个好玩的鬼故事。这三则笔记,在《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里,纪晓岚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讲,因为它们有着同一主题,层层递进。
一、女汉子吓死猥琐男
俺弟小时候有一乳母叫满姨,她有一个女儿叫荔姐,嫁给附近一村民为妻。有一天,荔姐听说她妈病了,心里那个急啊,等不了她老公回来再一起走,急急忙忙就回娘家。当时天已黑了,虽有月牙当空,也只是依稀看见路而已。荔姐正走着,突然听到后面有急促的脚步声,回头一看,有一人追得很急,心想应该是要劫个色的了,咋办捏?周围尽是旷野,呼救也没用,刚好路边有一座古墓,荔姐急中生智,隐身到古墓旁的白杨树下,将头上发卡拔下,披散头发,又解下身上带子,套在自己脖子上,再将舌头吐出来,双眼直愣愣地瞪着前方,等他走过来,荔姐还向他招手示意请他坐下。那倒霉催的,刚开始还以为有啥好事呢,凑上来一看,艾玛,吊死鬼啊!当时就惨叫一声,倒地不起。荔姐拔足狂奔,逃过一劫。到了娘家,家里人一看她披头散发的样子,纷纷问粗啥事了,荔姐一说,家人都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的,说那人既然跟荔姐同路,应该也是这村子的人,明天再挨家挨户查问是哪个色狼。没想到,第二天就听说村中某家有一少年昨夜撞鬼,那鬼现在还缠着他,他现在人已发狂,胡言乱语。他家里人求医问药,请和尚道士来画符驱鬼都不见效,后来竟然癫痫了一辈子。
【原文】
满媪,余弟乳母也,有女曰荔姐,嫁为近村民家妻。一日,闻母病,不及待婿同行,遽狼狈而来。时已入夜,缺月微明,顾见一人追之急,度是强暴,而旷野无可呼救,乃隐身古冢白杨下,纳簪珥怀中,解绦系颈,披发吐舌,瞪目直视以待。其人将近,反招之坐。及逼视,知为缢鬼,惊仆不起,荔姐竟狂奔得免。比入门,举家大骇,徐问得实,且怒且笑,方议向邻里追问。次日喧传某家少年,遇鬼中恶,其鬼今尚随之,已发狂谵语。后医药符箓皆无验,竟颠痫终身。此或由恐怖之余,邪魅趁机而中之,未可知也;或一切幻象,由心而造,未可知也;或明神殛恶,阴夺其魄,亦未可知也。然均可为狂且戒。
现代聊聊
我自己的撞鬼经历
人吓人,吓死人,果不其然。但荔姐这一招,只是碰到胆小鬼才有用。鲁迅曾对他的女粉丝萧红讲过一个故事,说他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书时,晚上到朋友家去串门,路上经过一片坟地,远远看到一个白影,那白影忽隐忽现,忽大忽小,忽高忽低。鲁迅不但不怕,还特意上前看看鬼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等他走到白影跟前时,白影缩小了,鲁迅飞起一脚,狠狠地向白影踢去——只听一声惨叫,白影站了起来,原来是个盗墓贼。
鲁迅这故事还曾经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小时候读书,老师说啥就是啥,没想太多,后来我自己遇到类似的事,再重新回想鲁迅踢鬼的故事,便有了跟小时候不同的感受。
十七岁那年,我跟班里一女同学早恋。校规严,那时不像现在到处都有房开,所以我们只能在周末的晚上偷偷摸摸地爬到学校后山上去幕天席地。上山的时候,当然是不敢两人一起上的,只能像地下党接头一样,分头上去,到了约定地点,学几声鸟叫。若对方已到,她也会以夜莺的叫声来回应,两个“鸟人”就凭着鸟叫声找到了组织,然后再双宿双飞。那一个周末,又是我们上山“接头”的时间。夜幕降临时,我女朋友先行上山,等到时间差不多了,我才跟着上去。那天晚上有淡淡的月光,山风吹过林梢,死寂的山路间,我听到自己的心跳声。走着走着,不经意抬头,顿时魂飞魄散——就在我前方十几米处,一个披头散发的人正吊在树上晃荡!我仿佛还看到那伸出来的长长舌头!我一掉头,夺命狂奔,感觉身后脚步声啪啪,就要追上我了,一回头,又啥都没有……跑着跑着,我越想越不对劲,就这么跑了,那我女朋友呢?那时别说手机,连BB机都未面世,根本没法通知她!我一向自诩胆大过人,总不能让一女孩在山上苦苦等我,明天再跟她说我在路上遇到死人所以不敢上山吧?更重要的是,如果就这么跑了,那个吊死鬼就会一辈子阴魂不散地跟着我的。于是我硬着头皮,重新上山。远远又看到“吊死鬼”了,我深吸一口气,步步逼近——尼玛,原来是一截折断了的树枝,一头还连在树上,风一吹晃晃荡荡的。
说不定,鲁迅当时也不敢确定到底是不是鬼,但他胆儿肥,想用这一踢来证明。如果他早就确定不是鬼,那也太坏了,他又没招你惹你,踢他干嘛。
回到荔姐这事上,纪晓岚最后如是说:“此或由恐怖之余,邪魅趁机而中之,未可知也;或一切幻象,由心而造,未可知也;或明神殛恶,阴夺其魄,亦未可知也。然均可为狂且戒。”他举了三种可能:一是人在极度恐惧之时,邪魅入侵而致病;二是惊吓之后,心生幻觉,以为那“鬼”一直跟着他;三是神明惩罚色狼,夺去其魄。但不管如何,此事都足以让好色之徒引以为戒(狂且,即行为轻狂者)。
问题是,你凭什么认定他就是意图强奸?原文是“顾见一人追之急,度是强暴”,度,即猜测、揣度,可见荔姐也不敢完全确定。从他后来一吓之下就癫痫一辈子看,胆子之小可想而知,说不定他也是害怕孤身走夜路,见前面有人,想找个伴壮胆才追那么急呢。仅仅是因为对尚未实施的犯罪动机进行猜测,就下诛心之论,纪大才子未免武断了点。
荔姐的女汉子行为,还是值得点赞的。首先,一听母病便孤身夜回娘家,够孝也够胆;为保护自己,隐身古墓树下扮鬼,更是大勇大智。不管任何时候,女子毕竟是弱者,扮鬼吓人,当属无奈之下一种正当防卫,最后把人吓成癫痫,也是她难以掌控的。
这事告诉我们这些“狂且”们,夜行遇艳,搭讪需谨慎。若无豹子胆,别起色狼心。
操作难度:★★
吓人指数:★★★★★
技术含量:★
二、鬼有形而无质
直隶总督唐执玉曾复查某县呈上来的一宗杀人案,最后案子具结,凶手入狱候斩。一天晚上,唐公正秉烛独坐,忽听一阵啜泣声由远而近,最后就像有人在窗下哭一样。唐公叫一个婢女出去看看,那婢女一出去,嗷一声便倒地不起。唐公不敢出去,挑帘外望,见一鬼浑身是血,跪在阶下。唐公大声喝斥,那鬼叩头不已,说:“杀我的是张三,县官却误捉了李四,让他屈打成招。这仇不报,我死不瞑目啊!”唐公说,好了我知道了我会处理的。鬼于是就走了。第二天,他亲自提审,相关人员把死者的衣服、鞋子摆列出来,一看,跟昨晚那鬼穿着一样,更加相信之前县官是误判了,便按那鬼的话,将张三抓来,严刑拷打。原来负责审理的县官两三申辩,说原来的李四证据确凿,确是凶手,唐公自信爆棚,就是不肯听。他的秘书总觉得这事挺可疑的,私下问唐公,唐公才将夜里鬼喊冤的事告诉了他,秘书听了,一时也没话说。当天夜里,秘书求见,问唐公,昨晚那鬼从哪儿来的?唐公说他自己走到台阶下。又问鬼往哪里去,唐公说,一下子就翻墙而去。秘书说,一般来说,鬼是有形无质的,要离开的时候,应该是突然消失的,搞到要翻墙,这鬼也太低阶了吧?唐公一听,也觉得有点道理,就到那鬼翻墙的地方仔细检查。虽然墙上的砖瓦都完好无缺,但新雨过后,几层屋顶上都可见到隐隐的泥迹,一直延续到外墙下面。秘书就指着那些泥迹对唐公说,这肯定是原来那死囚李四家人买通身手敏捷的盗贼所干的。唐公想了想,恍然大悟,仍改回原判。只是他对这事讳莫如深,也没有再查个究竟。
【原文】
制府唐公执玉,尝勘鞫一杀人案,狱具矣。一夜秉烛独坐,忽微闻泣声,似渐近窗户。命小婢出视,嗷然而仆。公自启帘,则一鬼浴血跪阶下,厉声叱之,稽颡曰:杀我者某,县官乃误坐某。仇不雪,目不瞑也。公曰:知之矣。鬼乃去。翌日,自提讯,众供死者衣履,与所见合。信益坚,竟如鬼言改坐某。问官申辩百端,终以为南山可移,此案不动。其幕友疑有他故,微叩公,始具言始末,亦无如之何。一夕幕友请见,曰:鬼从何来?曰:自至阶下。曰:鬼从何去?曰:歘然越墙去。幕友曰:凡鬼有形而无质,去当奄然而隐,不当越墙。因即越墙处寻视,虽甃瓦不裂,而新雨之后,数重屋上,皆隐隐有泥迹,直至外垣而下。指以示公曰:此必囚贿捷盗所为也。公沉思恍然,仍从原谳。讳其事,亦不复深求。
现代聊聊
有常识就不会上当
扮鬼可以自保,也可以为人开脱。但是,这拙劣的伎俩,只对智商有限又自作聪明的人起作用,如故事中的唐执玉,都做到华北局第一书记了,竟然还上一个假鬼的当。还好,一般来说,脑子不好使的官员,都有一个脑子正常的秘书或智囊,如故事中的那位“幕友”,只靠一个“鬼有形而无质”的常识,就识破了“鬼”计。
至于那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假鬼”,功亏一篑,竟栽在翻墙上,也颇令人扼腕。从唐执玉的描述“歘然越墙去”来看,他的翻墙技术还是挺高的,只是天网恢恢,你再能翻墙,也要露出马脚,人家想不想抓你而已。最后没被抓,倒不是唐执玉仁慈,而是他也怕一抓一审,自己上当受骗的糗事必定公之于众,反正真凶逃不了,所以才“讳其事,亦不复深求”。
这故事,也载于袁枚的《续子不语》中,应该是真有其事。历史上的唐执玉,官声还算不错,既有“体恤百姓”之美誉,也甚得雍正赏识。他之所以中了“鬼计”,也是时代的局限,别说是三百年前,现在官员中迷信鬼神的也大有人在。再说,深更半夜,窗外有人啜泣,本来就够瘆人,再加上那婢女一出去就被吓倒,更是将恐怖气氛渲染到极致。此情此景,换作是谁,都很难保持头脑清醒的吧。
操作难度:★★★
吓人指数:★★★★
技术含量:★★
三、以不蛊惑为蛊惑
景城之南有一间破落寺庙,周围都没人居住,只有一和尚带着两个徒弟在那里守着香火。这师徒仨看起来都傻不啦叽的,跟村野之人没什么两样,见到施主都不懂得回礼那种。但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狡诈得很,暗中买来松脂,研磨成粉末,在夜里用纸卷起来,点燃了撒向空中,焰光四射,远远都看得到。见到火光的人都跑来寺里问,师徒仨插着门酣睡,都说他们没见过,也不知道这事。又暗中买来唱戏用的佛衣,打扮成菩萨、罗汉,趁着月夜,或站在屋脊上,或躲在寺门树下,看到的人又来问,他们也一概回说没见过。有人就把看到的一切都告诉他们,他们一听,都合掌说:“佛在西天,来这破庙干嘛?现在官府正在查禁白莲教,我们跟你什么仇什么怨,何必这么造谣来害我们?”这师徒仨越否认,信众越相信是佛祖现身,前来布施的越来越多。那间寺庙日渐破落,师徒却一点都不去修葺,还说:“这里的人喜欢造谣,都说我们这儿有灵异事件,把庙整庄严了,他们就更有借口了。”就这样,积了十多年,师徒仨渐成土豪。不成想,有盗贼觊觎他们的财富,入庙劫掠,把师徒仨都打死了,抢走了所有钱财。官府闻风而动,检视他们剩下的箱囊,发现了松脂、戏装等物,才发现了那仨和尚的奸媒。这是发生在明末崇祯年间的事。
【原文】
景城南有破寺,四无居人,唯一僧携二弟子司香火,皆蠢蠢如村庸,见人不能为礼。然谲诈殊甚,阴市松脂炼为末,夜以纸卷燃火撒空中,焰光四射,望见趋问,则师弟键户酣寝,皆曰不知。又阴市戏场佛衣,作菩萨罗汉形,月夜或立屋脊,或隐映寺门树下,望见趋问,亦云无睹。或举所见语之,则合掌曰:佛在西天,到此破落寺院何为?官司方禁白莲教,与公无仇,何必造此语祸我?人益信为佛示现,檀施日多。然寺日颓敝,不肯葺一瓦一椽。曰:此方人喜作蜚语,每言此事多妖异。再一庄严,惑众者益藉口矣。积十余年渐致富。忽盗瞰其室,师弟并拷死,罄其资去。官检所遗囊箧,得松脂戏衣之类,始悟其奸。此前明崇祯末事。先高祖厚斋公曰:此僧以不蛊惑为蛊惑,亦至巧矣。然蛊惑所得,适以自戕,虽谓之至拙可也。
现代聊聊
聪明反被聪明误
官府正在剿灭所谓的“邪教”,这和尚还敢顶风装神弄鬼,这胆儿也够肥的。
白莲教宋朝时就出现了,它源于汉传佛教的净土宗,尊崇阿弥陀佛,简化念佛法门,在下层百姓中吸引了很多信徒。发展到明初,徒众在川鄂赣鲁多地暴动,引来官府的镇压。这种暴动和镇压,有明一代不断循环,直到天启年间,爆发了最大规模的“徐鸿儒起义”,虽然半年就被镇压了,但这次起事影响至广,从天启到崇祯,官府四处扑杀,几年后的李闯起事,虽无关白莲教,但很有可能受到白莲教的启发。
历史上,装神弄鬼以骗财的和尚、道士多的是,但像景城破寺这三个和尚这样,能将此道玩到极致,也是极少见的。首先在视觉上制造灵异幻相,又利用了人们的逆反心理,通过竭力否认“眼见为实”来加强灵异效果,其中那一句“官司方禁白莲教,与公无仇,何必造此语祸我”,更是让人相信,和尚肯定知道“佛示现”,只是怕官府将此事与白莲教扯上关系,才不敢承认。至此,一切都朝着他们预估的方向发展,信众果然“檀施日多”。以退为进,将三十六计中的“假痴不癫”用活了,如此人才,只满足于骗点钱财,挺浪费的。当此乱世,若学徐鸿儒,以佛为幌子,登高一呼,再攻城掠池,何愁不成就一番事业。
故事最后,纪晓岚引述他的高祖厚斋公的话点评道:
“此僧以不蛊惑为蛊惑,亦至巧矣。然蛊惑所得,适以自戕,虽谓之至拙可也。”
“以不蛊惑为蛊惑”,真说到点子上。但最后,和尚引火烧身,骗来的钱财,竟成了致命的诱因,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至巧”也是“至拙”,天道昭昭,足以让聪明人三思。
操作难度:★★★★★
吓人指数:★★
技术含量:★★★★★
四、比鬼更可怕的
在《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里面,纪晓岚又讲了一个极短的故事:
有一哥们儿跑到深山老林里躲避仇家,一天晚上,月白风清,哥们儿看见一个鬼在白杨树下徘徊,很怕,便趴在地上不敢起来。鬼忽然看到他,问:“你这是要闹哪样?练蛤蟆功?”那哥们儿全身颤抖,回答说:“我怕你。”鬼说:“世上最可怕的莫过于人了,鬼有啥好怕的?你也不想想,让你衰到贴地的,是人还是鬼?”说完呵呵一笑就消失了。
(朱青雷言:有避仇窜匿深山者,时月白风清,见一鬼徙倚白杨下,伏不敢起。鬼忽见之,曰:“君何不出?”栗而答曰:“吾畏君。”鬼曰:“至可畏者莫若人,鬼何畏焉?使君颠沛至此者,人耶?鬼耶?”一笑而隐。余谓此青雷有激之寓言也。)
想起2002年我上凤凰卫视梁冬主持的《娱乐串串烧》节目,梁冬也问过这问题:“写了这么多鬼故事,你自己怕鬼吗?”我的回答也是:“我只怕人,不怕鬼。”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