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老赖官

致仕制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周春秋时期。

文/廖保平 

古代也有官员退而不休,“发挥余热”的情况。只不过,中国古代不是市场经济社会,退体官员不像现在这样纷纷到企业做独立董事,或任高管,有“旋转门”之嫌,而是继续留在政府部门。

当然,如果我们把“家天下”的王朝看成一个“帝国公司”也有几分相似,天下是“帝国公司”的老板皇帝一家的,官员是“帝国公司”的老板皇帝雇佣的高管或员工,帝国老板皇帝有权招聘或解雇自己的高管或员工,包括高管或员工作奸犯科被辞退,以及高管或员工年老了干不动了要退休。

古时退休叫“致仕”,另有“致事”、“致政”、“请老”、“告老”、“乞骸骨”等称。从字面看,是去做官,走仕途,其意恰相反,是指还禄于君,辞官归里。《礼记•曲礼》云:“大夫七十而致事。”郑玄注:“致其所掌之事于君而告老。”《春秋公羊传•宣公元年》记:“退而致仕”,何休注曰:“致仕,还禄位于君”。可见,致仕制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周春秋时期。

为什么七十岁致仕呢?《白虎通义•致仕》解释:“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跷跨之属,是以退老去避贤者路”。人到七十,垂垂老矣,精力、智力、体力都恐难以胜任繁重的治国理政工作,告老还乡,安享晚年,合情合理。

七十致仕也非绝对,提前或推迟总是难免。要是身体许可,“齿力未衰,亦听厘务”;虽未到致仕年龄,但“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

朝廷倚重的大臣,乃国之栋梁,会延缓其致仕,让其继续“发挥余热”。如裴度为中唐名相,六朝元老,多次告老不许,75岁时死于任上;唐朝郭守敬也“以旧臣,且熟朝廷所施为,独不许其请”,86岁时卒于知太史院事任上,此等纯良忠臣,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魏太武帝侍中罗结,年高107岁还让任长信卿,直到110岁月才“诏听归老”。

另外,朝廷用人之时,经常复任致仕官员,叫“落致仕”。如唐初大将李靖致仕,边关吃紧,唐太宗任命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老骥伏枥,再度出山,为国效力。相反,碌碌无为者虽致仕时间未到,也被强迫退休,据《明会典·致仕》记载:老疾不堪任事者、德不称职者、才力不及者,以及浮躁浅陋者往往被勒令致仕。

再有点就是,朝廷倚重的大臣可以退休,但仍然可以给“帝国公司”效劳,皇帝会给他们类似现今“独董”一样的职位待遇。比如唐朝规定,三品以上官员致仕后,仍恩准在朝廷行走,参与国事决策,叫做“朝朔望”,即在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可以参加朝会,参与国家大事,象征着朝廷不忘有功之臣。如唐代名将尉迟敬德50余岁便请退,唐太宗挽留不住,便给了他一个“朝朔望”的礼遇。清康熙朝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熊赐履,“以年老累疏乞休。四十二年(1703年)温旨许解机务,仍食俸,留京备顾问。”这样的“顾问”职务就与现代企业里的“独董”其极相似了,为老板决策提供参考,秉公发言,有权监督“帝国公司”的管理层。

当然,并不是所有官员都能得到帝国老板的青睐,能被“反聘”继续“干革命工作”,绝大部分官员是退休就解甲归田,含蚀弄孙。但也有一些官员本该退休了,却没有弄到“独董”做做,为了继续在官场这个名利场里混下去,就想着法子赖着不走。毕竟,致仕的待遇虽好,终不如做官时予取予求,致仕再怎么养老无虞,也是人走茶凉的事,哪里比得权力在手时炙手可热,呼风唤雨。因此,官员极少有主动请辞、提前乞骸骨的,纵有,往往成为美谈佳话。相反,赖官多如过江之鲫,将权力收益捞够捞足。

以恩逮百官的宋代为例,有的官员为延长任期而改动年龄,朝廷只好核查官员实际年龄,强迫官员致仕,对年满七十的老官僚,不予考课,不给升迁,甚至鼓励举报。同时,为鼓励官员按时退休,采取利益引诱,“即提即退”、出任朝廷“高级顾问”、“荫补子孙”、领取全俸自不在话下,甚至自宋神宗以后准许官员带职致仕,设置大量宫观安置致仕官员。尽管如此,很多官员到期仍不致仕,拖成老赖官,吸尽最后骨髓,而主动提前退休又不复出的官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回避权力斗争,规避政治风险。典型的例子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刘基,他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被授予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官衔,封为诚意伯。但他深谙“兔死狗烹”之理,也深知朱元璋本性凶残,想功成隐退保身。洪武四年,刘基刚满60岁,以弘文馆学士身份要求退休,还写了一首打油诗明志:“买条黄牛学种田,结间茅屋傍林泉。因思老去无多日,且向山中过几年。为吏为官皆是梦,能诗能酒总神仙。世间万事都增价,老了文章不值钱。”朱元璋正想清除功高震主的功臣呢,既然刘基主动放权,就做个顺水人情,“赐归老于乡”。刘基后来被人构陷,在满怀忧愤中死去,但比起那些一起辅佐朱元璋打天下,贪恋权位,不肯隐退的功臣,或个人被杀,或一族被灭,刘基已经幸运得多。

二,淡泊功名利禄,厌恶官场。譬如文学家、医学家南朝梁代的陶弘景,此君36岁便提前退休过去隐居生活。梁武帝即位后,派人请他出山做官,陶弘景便画了两头牛,一头牛悠闲自在地吃草,另一头被人套着笼头,牵着鼻子鞭打驱使。他还为画配诗:“眼前流水自悠悠,歇卧偷闲恋绿畴。笑看金笼牵鼻去,等闲落得用鞭抽。”表明自己归隐山林的决心。梁武帝一看,深知其意,不再勉强,但还是经常以书信方式向陶请教朝廷大事,陶弘景因此被称作“山中宰相”。

三,病痛缠身,告病回家。唐代开国名将李靖,因伤病缠身,提前在64岁时就“告病还乡”,被皇上恩准。但也有不批准的,如汉代著名经学家张禹,《论语章句》的整理者,是个大学问家,被皇帝请去做“太子师”,即汉成帝刘骜做太子时的老师,也做过丞相。张曾“数上疾乞身,帝遣人问疾送药,强留。”(《后汉书•张禹传》)你有病皇帝找人给你医治,皇帝要用的人,想退休也不行。

那些千方百计想赖在官场不愿意退休回家弄花弄草弄儿孙的老赖官,要是能想象得到现在官员退休后可以到上市公司任独董,一定会羡慕嫉妒恨,感叹自己退休后的“出路”太狭窄,以权捞钱的机会太少,哪里比得上现在当官那么吃香。

我在卖思想:http://163.fm/aXmalGy  我在搜狐:http://zglbp.blog.sohu.com/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