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没落的孔子,闹腾的城

“弘扬华夏”第4日, 深入探访曲阜,前往曲阜国学院,对话段炎平院长,探讨儒学之道,体验汉服礼仪魅力。午后观抵孔府孔庙,一览中国渊源最古、历史最长的一组建筑物,将儒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尽收眼。

◤庙以崇先圣, 学以明人伦。◢

——文化寻访•曲阜

周海滨_文  Buick_图

“鲁城中有阜, 逶曲七八里”,提及这个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曲阜城,就不能不提及孔子。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句古人对孔子的评价,似乎高估了这位先师。倒是胡适的评价中庸,他在《孔丘》白话诗里说:

“知其不可而为之,”

亦“不知老之将至。”

认得这个真孔丘,

一部《论语》都可废。

在孔庙、孔府、孔林,游人熙熙往往,皆为孔来,商家鳞次栉比,皆为利往。表面上看,这里盛极一时,其实这是孔家没落的一代,而孔子则告别了在帝国的思想正途地位,真正地屈居“孔老二”。

公元前479年,“孔老二”仲尼辞世。次年,鲁哀公将孔子的三间旧居改作庙堂,帝国迎来了第一座孔庙。鲁哀公没有想到,自己的人伦之举成为中国孔庙的发轫。至清末,帝国的1560多所孔庙到处都是读书人鞠躬的背影。

孔丘没有想到,生前郁郁不得志,以至被郑国路人称为“丧家之狗”,却身后哀荣。孔庙从家庙蜕变为“国庙”。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亲临曲阜孔庙祭孔,首开帝王祭孔先河。 “罢默百家、独尊儒术”后,曲阜孔庙成为当然的施政标签。东汉桓帝元嘉三年(153年),桓帝下诏修建曲阜孔庙,第一次任命了由国家管理曲阜孔庙的行政长官孔和。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巫“令鲁都修起旧庙,置百石卒以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屋宇”。北魏太和初年,孝文帝下诏全国各郡县学均祀孔子,帝国的学子都奉孔子为先师。太和十三年(489年)孝文帝在其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立“先圣庙”,这是在曲阜以外建立的第一个孔庙。自此,孔庙在中国遍地开花。

南北朝时,北周在帝都长安兴建孔庙祭孔。北齐太祖高皇帝在其境内兴建孔庙祭孔,诏封孔子为“素王”,孔子封“王”。

唐太宗尊孔子为“先圣”,以颜回为先师,并且准房玄龄议停周公祀,在学校内专祀孔子。贞观四年(630年)又下诏“州县皆特立孔子庙,以左丘明等二十二人从祀”。诸儒从祀孔子礼制由是开始。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溢孔子为“文宣王”,孔子二度封“王”,弟子们被封公、侯、伯等爵位。孔子像披王者之服,祭祀用宫悬之乐。孔庙亦称文庙(即文宣王庙)。

令人意外的,西夏国仁孝皇帝在人庆三年(1146年)下诏封孔子为“文皇帝”,这是孔子唯一一次获得的封“帝”。

文化蛮荒的元代却尊孔到了极致。元大德六年(1313年)至大德十年(1317年)在京师大都建造专供帝王祭孔的庙宇。元代还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大元年(1308年)武宗在加封的诏书中称:“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可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续文献通考卷48,学校二》)。这一封号被题在了墓碑上“大成至圣文宣王之墓”。

“至圣先师”的封号开始于明代,清代则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至圣先师”。孔子由“王”而“师”。

正所谓“千年礼乐归东鲁, 万古衣冠拜素王”,从汉高祖首开帝王祭祀孔子先例到清乾隆共有 12 位皇帝 20 次亲临曲阜祭孔。

清季,自康熙皇帝始,每一任皇帝都书有匾额,曲阜孔庙大成殿内和北京国子监文庙大成殿内至今保存九块御匾。

康熙帝书“万世师表”匾额

雍正帝书“生民未有”匾额

(雍正皇帝于雍正元年(1723)为孔庙大成殿御题“生民未有”匾,意思是孔子的影响前无古人。渊于《孟子》一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乾隆帝书“与天地参”匾额

(语出儒家经典《中庸》:“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嘉庆帝书“圣集大成”匾额

(语出《孟子》:“……集大成也者,金声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道光帝书“圣协时中”匾额

(语出《孟子》:“伯夷,圣之清香者也;伊伊,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咸丰帝书“德齐畴载”匾额

同治帝书“圣神天纵”匾额

光绪帝书“斯文在兹”匾额

(语出《论语》:“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

宣统帝书“中和位育”匾额

2014年,孔子2565周岁。我在9月24日参观了武威孔庙。武威文庙被称为陇右学宫之冠,不仅是河西四郡之首,也是中国三大文庙之一。无论是我参观过的南京夫子庙还是曲阜孔庙,其固定建筑应该有:万仞宫墙、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等,无论国庙曲阜孔庙还是各地学庙,概莫能外。

曲阜孔庙门前的金声玉振坊(金声是节奏旋律的开始,玉振是节奏旋律的终结。旋律的开始是智的表现,旋律的终结则是圣的体现。此名象征孔子集古圣贤之成就而一身)。从这里进孔庙,连续经五道门和奎文阁到十三碑亭,先是棂星门,题额是乾隆御笔,门内有两座石坊;再是圣时门,清世宗皇帝钦定此名;三是弘道门,明洪武十年孔庙的大门,清雍正钦定命名; 四门称大中门,金代孔庙的正门,清乾隆年间重建且御题门额;五门称同文门,是宋代孔庙的大门。同文门之北有奎文阁,始建于宋,金重修时改为现名,清乾隆重新题匾,阁内存放历代帝王御赐的图书墨迹和珍版古书。阁前有两座御碑亭, 著名的明“成化碑”就在这里。

孔府大堂是衍圣公迎接圣旨、接见官员、审理案件、举行节日仪式的场所,也是孔府权力的象征和宗法统治的中心。堂内正中悬挂一块“统摄宗姓”匾,刻有清世祖谕旨。北面摆放着衍圣公众多的云版、銮驾。

据称,孔府差员只要手持任何一个云版、銮驾进京,可以畅行无阻,直接求见皇帝。大堂往北分别是二堂、三堂, 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员、宣示典章礼仪、处理家事的地方。堂内有康熙和乾隆皇帝御赐“节并松筠”和“诗书礼乐”的雕龙金匾。有光绪帝所赐“福寿”字碑,慈禧太后所赐“寿”字碑及“松鹤图”“九桃图”碑,还有乾隆帝为孔府六代同堂所题写的“六代含饴”木雕金匾。

孔庙累代重修,绵延不绝,这个家族的强大的不可思议。无论是城头变幻大王旗还是雷火之灾几成废墟,孔家在2500多年里传承有绪,连皇帝们都迫不及待地与这个家族拉近关系。孔庙及尊孔,是帝国的精神食粮,事关社稷,缺少了这个符号,无以果腹。

曲阜围绕着孔子荣辱了2500多年,家族墓地孔林曾比曲阜城还要规模宏大,鲁国都城早已被人淡忘。如今,孔庙、孔府、孔林,依然成为这个城市里无法抹去的标签,不同的是,以前是为帝国而活,现在为自己。

七八年前到曲阜就已经感觉到了这个城市烦躁的商业氛围,甚至与导游配合,出现有诈骗性质的“算命人”。

其实,这并不是孔子的儒家传承。儒家“入世”,不追求前生、今生和后世,只讲今生今世。曲阜的算命人却打着孔子的旗号行骗,与这个城池力图恢复的传统气质不符。

曲阜这个极力入世的城市,如同孔子的性格一样,与庄子相比,没有人格的超逸潇洒、语言的汪洋恣肆;与孟子相比,缺少在权力面前的自尊,更缺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远见和平民关怀;与韩非子相比,孔子圆滑、虚伪、甚至不乏狡诈,没有韩非子的直率、犀利和反讽的才华;与墨子相比,孔子没有以平等为理想的民粹主义和道德自律。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而优则仕,禄在其中”……我们都是孔子的传人,像极了他。

2014年10月22日-23日写于北京

#寰行中国#弘扬华夏 Day 4 曲阜 

探讨儒学之道,体验汉服礼仪魅力

在曲阜国学院,“寰行中国”·中国文化之旅团队有幸与院长段炎平一同探讨儒学之道。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曲阜国学院为寰行中国的队员们准备了一堂汉服礼仪课,学习士相见礼、大揖礼、跪拜礼等汉服礼仪,并在圣贤大讲堂中一同参拜圣人孔子,深入体验了汉服礼仪的魅力。

孔庙

曲阜孔庙以其规模之宏大、气魄之雄伟、年代之久远、保存之完整,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寰行中国一行徜徉在古柏参天、石碑林立、崇基高堂的孔庙里,无不被其规模之宏大、气魄之雄伟、年代之久远、保存之完整所折服。从金声玉振坊起,由南向北依次要穿越棂星门、太和元气坊、圣时门、过壁水桥,进大中门后,再经奎文阁、十三碑亭、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全都透发着历史的气息。触摸历史、文化的脉搏,以宁静淡泊之心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孔府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的东侧。孔府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的地方。现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包括厅、堂、楼、轩等463间,共九进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国贵族门户之家,有号称“天下第一人家”的说法。

孔府是孔子嫡孙的官署,孔子嫡孙一向以“礼门义路家规矩”相标榜,恪守诗礼传家的祖训;建筑也受到儒家礼仪的制约,留下儒家宗法制度与伦理观念的烙印,“一贯堂”、“忠恕堂”、“安怀堂”等既赞扬孔子的忠恕思想和使人安乐的政治理想,又显示孔子嫡孙努力仿效的决心,“东学”、“西学”,既赞扬孔子创学设教的功绩,又表明孔子嫡孙继承诗礼传。孔府内处处体现着儒家思想,寰行中国队员们穿行于其中,将儒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尽收眼底。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