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利比亚”和“利比里亚”说起

让人哭笑不得的错讹、事故,之所以密集出现在和非洲有关的报道、分析中,并非是偶然的。

文/廖保平

到某个新开发的小镇游玩,偶见山墙上有一些土红色的旧时标语,如“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等。我很感兴趣,便问导游,这些标语何以长期保存下来,而且如此清晰可辨。导游说,这些标语,是为了营造气氛,不久前才刷上去的。此语一出,我的游兴顿减——这年头,“做旧”已经做到了标语上了。

有人说中国是标语的大国,这话我信。随便走到哪儿,都能碰到一些标语。用油漆、红泥、石灰水之类在墙上刷标语口号,属于就地取材,简单易行,投入少而收效大。早些年有一些商人为了把保健品打入农村市场,把广告沿着马路、沿着铁路线,一堵墙一堵墙地刷过去,据说效果还不错。城市里直接把广告刷上墙的不多,可挂横幅的多起来,但是在农村,墙上刷标语仍时常可见。

标语往往主题鲜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简洁有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有些标语不光有视觉冲击力,更有心灵冲击力,比如“如有车匪路霸可当场击毙”这样的标语,对于想施行或已施行犯罪行为的人来说,其冲击力、震慑作用显而易见。

标语有地域性,自不消说,即便为着同一个目的,标语也会因地制宜。奔向富裕生活是人皆渴望,我老家是林区,人们以植树造林为主要经济来源,于是总能看到山墙、农舍、厕所、碑石上刷着这样的标语:“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而我到云南某地,则发现不少“少生孩子多种烟”的标语,原因是该地以种烟为主业。到湖南一个以养殖为主的地方,标语变成了“要想富,少生孩子多养猪”。

标语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我曾经在家乡县城一堵墙上看见过“肃清土匪特务!”的标语,大概是1950年前后剿匪时刷上去的,簸箕大的字历经风雨,有点模糊不清了,却仍透出一股肃杀来。有一次跟一位朋友去他江西老家玩,在他家的泥墙上看到一条剥落依稀的标语,“跟共产党走全心全意为革命种田,听毛主席话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估计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作品”。我爷爷的老屋墙上也有一条标语,“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大约是“文革”时刷上去的,岁月的磨蚀,风雨的冲刷,红泥书写的标语已经褪色,斗争已然消失。那些斑驳的标语在我眼中,像是一个阅尽历史沧桑,尝尽人间冷暖的老人。每到一地,若有历史的标语,我必定会多看几眼,有时会在它面前驻足,想象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不免会生出许多感慨。

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我,见得最多的标语恐怕是计划生育标语了。计划生育抓得最紧的那阵子,标语铺天盖地:“一人超生,全村结扎”;“一人结扎,全家光荣”;“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计划生育,丈夫有责”;……五花八门,相信那些因超生来到这个世界的人,看到这些标语时会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吧。

如今,连计生标语的字迹也显得陈旧起来了,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些标语:“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要想富,上项目”;“谁穷谁丢人”;“保护母亲河”等等,标语总是踩着时代的步子朝前走去。

有时,我觉得标语就在诉说历史。在一面面墙上,它们一字字地刷出来,又一字字地覆盖。一句句地宣传警示,又一句句烟消云散。一页页贴上去,又一页页撕下来……

我在卖思想:http://163.fm/aXmalGy  我在微博:http://weibo.com/1862887914/ 我的微信公号“卖思想”:maisixiang1 欢迎约稿:24117856@qq.com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