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人没商量的白起

中国的武将是帮帝王打天下的,但是打着打着,他们就会发现,这世界根本没有自己的立锥之地。为谁辛苦为谁忙呢?白起临终前好歹有所忏悔,自己坑杀赵国降卒会遭天譴。至少让我们后人心理平衡些。

坑人没商量的白起

---------中国武将系列02

白起,秦国郿人(今陕西省眉县东)。善用兵,事秦昭王。前294年,担任左庶长,带兵攻打韩国。第二年,担任左更,在伊阙(伊阙,山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与韩、魏两国联军交战,斩杀敌人二十四万人,攻下五座城邑。升国尉。继续攻伐韩魏,第三年,封大良造。再后攻打赵国与楚国,被封武安君。前273年,攻打魏国,斩杀敌人十三万人;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两万人于河中。前264年,攻韩,拔五城,斩首五万。

前262年,攻打韩国之野王邑,野王降秦,上党道绝。上党郡守冯亭为了把赵国拉进抗秦的统一战线,想出了一个把上党归附赵国的法子。赵孝成王和平阳君、平原君商量说:“不如勿受。受之,祸大于所得。”平原君:天上掉下一个肉馅饼,为什么不要呢?于是赵国接受了上党郡,封冯亭为华阳君。

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攻打韩国,夺取了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到赵国。赵国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驻军,以安抚上党的百姓。王龁进攻赵国。赵国派廉颇领兵抗敌。秦军攻破赵军,夺取了两座城池。赵军修筑壁垒来防御秦军。廉颇固守壁垒,秦军屡次挑战,廉颇坚守壁垒不肯出战。赵国多次派人指责廉颇。秦国丞相应侯又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实施反间计,宣扬说:“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耳,廉颇容易对付,他就要投降了。”赵王对于廉颇军队遭受损失、屡战屡败,只是坚守壁垒而不肯出战早已心怀不满,在听到秦国所造谣言之后,就派赵括代替廉颇迎击秦军。秦国听说赵括出山了,阴使武安君白起担任上将军,王龁做副手,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者斩。赵括一出山,赵国就悲剧了:赵括主动出击,秦军佯败,赵军乘胜追击,绕到秦军的壁垒下面。秦军的壁垒十分坚固,赵军不得入,而秦军一支两万五千人的突袭部队已经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五千骑兵的快速部队横穿在赵军的营垒之间,赵军被一分为二,粮路也被切断。秦军紧接着便派出轻骑部队攻击赵军。赵军出击失利,便修筑壁垒顽强防守,等待救兵的到来。秦王听说赵军的粮路被切断,便亲自来到河内,赏赐百姓爵位各一级,征调十五岁以上的壮丁全部集中到长平战场,去截断赵国的救兵,断绝赵军的粮食供应。赵国士兵断粮四十六天,士兵暗中杀人来吃。赵军扑向秦军营垒,准备突围。他们编成四队,轮番攻击了四五次,仍然没有冲出去。赵国将军赵括派出精锐士兵,亲自上阵厮杀,结果被秦军射死。赵括的军队大败,四十万士兵向武安君投降。武安君说:“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赵国人民吓傻了。

前259年,秦军再次平定了上党郡,并把秦军一分为二,王龁攻韩,司马梗攻赵。韩赵害怕了,也想到了挑拨离间计,他们派说客苏代前往说服秦相应侯,总而言之一句话,如果打,就是白起的功劳,他因战功封三公,比你的地位还高;不打,我们主动割地给秦国如何?于是应侯说服秦王:士兵太劳累了,请准许韩赵割地求和,我们的士兵也能休整一下。于是白起与应侯就有了矛盾。八个月之后,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打赵国邯郸。这时武安君生病,无法前往。前258年,王陵进攻邯郸,成果不大,秦国增派军队支援王陵。结果损失更大。这时武安君的病好了,秦王准备用武安君去取代王陵统率军队。武安君却不干了,说这个时候攻赵实在不行,诸侯各国怨秦久矣,赵应内,诸侯攻外,破秦军必矣(有人推测,一者白起怨恨当初政府不让乘胜追击;二者他知道因坑杀赵卒之事赵人恨极,遂不敢再去攻打赵国了)。昭王亲自下命令,白起不听;派应侯前往说服,白起还不听,说自己还有病呢。

昭王使王龁代王陵,围邯郸不能拔。楚魏联合对付秦军,秦军损失巨大。白起说:国王不听我计,有什么办法呢?昭王听说后,强起武安君。白起回说,自己病得快不行了。应侯请之,不起。于是降武安君为普通士兵,迁之阴密(甘肃灵台县西南)。武安君病,不能行。三个月之后,诸侯攻秦军,秦军数次失利。昭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武安君出咸阳西门十里,昭王与应侯等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乃使使者赐其剑。武安接剑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时为前257年。

这又是一个一流武将的下场。中国的武将是帮帝王打天下的,但是打着打着,他们就会发现,这世界根本没有自己的立锥之地。为谁辛苦为谁忙呢?白起临终前好歹有所忏悔,自己坑杀赵国降卒会遭天譴。至少让我们后人心理平衡些。

不过,一直有学者在给白起平反。说根本没有“白起坑赵”这么一回事儿;即使有,则杀降的极限人数不会超过两万人;四十余万的数字是战场上的杀伤总数。云云。

我们知道秦国商鞅变法规定,不分贵贱,按军功大小实行奖赏,斩获敌首者,直接与爵、田、住宅、仆役等的发放挂钩,所以中国进入了一个靠杀人致富致贵的时代。仅据《史记·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国一国的大面积杀戮就有如下多次:

献公二十一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

惠文王七年,与魏战,斩首八万;

惠文王后元七年,秦败赵韩等五国兵,斩首八万二千;

惠文王后元十一年,败韩岸门,斩首万;

惠文王后元十三年,击楚于丹阳,斩首八万;

武王四年,拔韩宜阳,斩首六万;

昭襄王六年,伐楚,斩首两万。

昭襄王十四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昭襄王三十二年,攻魏,斩首四万;

昭襄王三十三年,攻魏,斩首十五万;

昭襄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拔九城,斩首五万;

昭襄王四十七年,白起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昭襄王五十年,攻三晋,斩首六千,晋军走死河中两万;

昭襄王五十一年,攻韩,斩首四万;攻赵,首虏九万;

王政二年,攻魏卷,斩首三万;

王政十三年,攻赵平阳,斩首十万。

看看,中国一个大一统,比日本鬼子进中国还要可怕。中国战争史上,战国是一个分野。春秋之前,兵源主要来自贵族,兵意味着贵族特权、社会地位与精神荣誉,这一切决定了兵的精神风范,以能当兵为荣,以不能当兵为耻。古代的勇敢与侠义精神,乃是他们的价值追求。国君,甚至天子,都要亲自上战场的。且战争保留有很大程度上的贵族礼仪性、游戏性及仁慈性,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最高境界,战争也不以杀伤甚至不以灭国为目标,只求国际势力的均衡。

战国时期就不行了,各国皆行军国民主义,全民征兵,甚至十五岁的童子也得上战场。兵也没了门槛,是人就得当兵。且个人的富贵与敌人的头颅直接挂上了钩,就跟现在大学教师写论文似的,一看数量,二看刊物等级。总之,战争性质就这样发生了变化,战争就是攻城掠地与肉体上的消灭。

现在还有人歌颂秦始皇,大一统什么的。其实大一统某种程度上是个悲剧。至少在政治与文化上,乃是历史的大退步!我们会发现,中国历史与西方完全不同,西方是一步一个脚印,正着来的,今天总比昨天好,明天总比今天好;我们是一步一个跟头,倒着行的,现在不如过去,未来没啥指望。

详见端木赐香:《有味的传统文化课Ⅰ》(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