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未来见,50年后三体女编辑可以醒来吗?深度解析

冷冻技术是否真能妥善冷冻人体,而未来又是否存在复活的可能,一切尽在文中。

作者| 小创

©本文由未来创客(futuretrek)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是不是已经被《三体》女编审冷冻遗体的新闻刷屏了。这位重庆女作家杜虹冷冻遗体等待50年后复活的新闻,甚至惊动了《三体》作者刘慈欣。

大刘说,他对杜虹女士敢于这样选择,表示充满敬意的。并真诚希望,50年以后,人类的科学技术真的能达到她所希望的那一步。

但是,新闻中报道的Alcor公司是否靠谱,其技术是否真能妥善冷冻人体,而未来又是否存在复活的可能,这一切就让小创跟你仔细道来吧。

◆◆◆

一群白衣人同时转过头来,遗体已经从另一个门推走,在他们正中有一个工作台,上面放着个一米左右高的不锈钢圆柱形绝热容器,刚刚密封,从容器中涌出的由超低温液氦产生的白雾还没有消散,由于低温,那些雾紧贴着容器的外壁缓缓流下,流过工作台的表面,像微型瀑布般淌下,在地板上方消失了。白雾中的容器看上去似乎不像是尘世中的东西。

据Alcor负责人Ben Best在网站上介绍,他们的医生将在病人心脏停止跳动,并在法律意义上被认定死亡后立即给病人降温,同时给予心肺支持CPS,紧接着向病人体内注入抗凝药物和缓解缺血的药物。当病人体温在10℃以下时,就可以注入防冻液替换人体细胞外液了,因为此时人体新陈代谢较慢,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氧气,而当温度更低时,血液将难以流动而阻碍血液循环。

这样的液体必须与血液渗透压相同,并含有一定量的羟乙基淀粉(HES)以防止组织水肿。此外,防冻液中含有不少乙二醇和丙二醇,这两种冷冻保护剂可以尽可能减少凝固过程中液体结晶,避免细胞组织被晶体刺破。当细胞外液被完全置换后,就可以将人体组织的温度快速降低至-130℃后贮藏起来。

在这里,快速降温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只有快速降温才能使防冻液不经过结晶的过程,而直接形成玻璃态的固体。这样的固体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所以尽管玻璃态的固体比水体积大9%,也不会对细胞组织产生不均匀挤压,而破坏其内部结构。而且由于组织液有更多成核剂,凝固时外部渗透压将高于细胞内部,细胞也只会缺水收缩,而很难产生冰晶刺破细胞。不过,并意味着这种损伤就不存在,只是在现有技术下尽可能降低这样的风险。

当然,Best认为在低温贮藏完成以前,最大的损伤是来自于置换防冻液时,缺少氧气和营养物质对细胞的损害,还有注入防冻液循环时可能对血管产生的破坏。所以,血液置换的过程应在18小时内完成。

◆◆◆

一位冬眠专家说:“把急速深冻的人体复活,最大的障碍是防止解冻过程中细胞结构的破坏,就像冻豆腐,解冻后成了海绵状,哦,你们大概没吃过冻豆腐吧?”这个来自中国的专家问在场的西方人,大家都表示即使没吃过,也知道是怎么回事,“至于在三体人那里,也许他们有某种方法防止这种损害,比如在极短的时间内,一毫秒,甚至一微秒,使整个人体瞬间同时解冻到正常体温,这个人类做不到。我们当然可以做到一毫秒解冻,但同时人体将被高温气化。”

谈到未来解冻恢复这个问题时,Best并没有提及如何升温,并防止升温中产生结晶的问题。其潜台词似乎是现在并没有好的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冻,而现阶段仅仅是细胞冻存受的损伤,就会导致不少细胞活性降低,甚至死亡。而要恢复脑功能正常,即整个器官组织功能的正常,其难度远在恢复细胞活性之上。所以在他的说明中表示,未来的解冻恢复必须依赖于纳米技术实现对损伤和衰老的修复。

此外,在冷冻过程中还有另一种物理性的损伤,即快速冷冻时不同温差造成的温度应力损伤,可能使大脑内产生一些裂纹。不过,Best认为如果未来纳米技术已发展到能修复细胞损伤的地步,那处理这些更宏观的裂纹将不在话下。当然,有人会说,只要凝固成玻璃态后再缓慢降温就可以消除这种不良应力的影响。但根据测算,这一过程可能长达数月甚至数年,耗资极其昂贵,与Alcor希望服务于大众的理念不符。

Best认为,从将组织玻璃化的角度来看,冷冻的部分越小,就越能快速降低温度,使其结构内部呈玻璃态。所以,单独的大脑是最容易操作的,但取出大脑的过程太过麻烦,且可能损伤大脑,考虑到头颅又能对大脑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因此,最佳选择不是贮藏人的整个躯体,而是只低温贮藏头部。这在现阶段也就需要人死亡后,马上切除人的头部,而这是让很多人难以接受的,特别是他们的家属。至于未来恢复时,还必须有相应的克隆技术和头部移植技术,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

在随后的参观和介绍中,程心得知冬眠并不是常人想象的那样把人冻起来,它的温度不是太低,在零下五十摄氏度左右,这时冬眠人体内的血液被一种不冻的液体替代,在体外循环系统的作用下,人体主要器官仍保持着最低限度的生理活动,只是这种活动极其微弱缓慢。“很像电脑待机的时候。”负责人说。

虽然现在我们称病人已经死亡,但Best认为就像过去认为心脏停止跳动就意味着死亡一样,未来或许脑电波停止也不代表人就一定死亡了。所以,他更希望称这项人体冷冻技术是“假死”,而不是“复活”。

为了打消用户的顾虑,Alcor的说明书中还提到了可能存在的意外,比如低温贮藏时遇到停电怎么办,他们的答复是液氮蒸发维持低温时,并不需要时刻保持供电状态。还对液氮中少量液氧(-183℃)对人体组织表面的损害进行了探讨。甚至连未来是否会爆发战争,人们在一个没有亲人的时代融入社会,如何重新学习工作生活技能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从Alcor的人体冷冻技术价位来看,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从简单的价位2.8万刀的冷冻器官,到复杂的20万刀冷冻全身,极少超过30万刀的服务来看,并不是美国中产阶级也无法消费的。现阶段尝试这项业务的也只有200人左右,其中以美国和俄罗斯的富豪居多。

但小创在国外学术网站上搜索了Ben Best或相关技术的文章,却并没找到太多专业论文。因此,这项技术的学术专业性实在值得打个问号。

新闻中提到的杜虹母女

Alcor说明书中也表示,他们并不能承诺在冷冻50年后就一定能复活的,这只是一种期待。期待未来医学、生理学、纳米技术、克隆技术、升温解冻技术等都达到极高的水平,才有可能复活人体。所以与其说花钱买一个生存的机会,不如说是花钱买一次对未来科技的彩票,赌赢了获得新生,赌输了就当有钱人任性好啦!

毕竟,50年后不能复活,不代表永远不能复活。就像人类现在不能殖民外太空,不代表永远不能殖民外太空一样。

当然,冷冻技术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杜虹的女儿张思遥在朋友圈写道:“公元2015年5月30日,17点40分。妈妈,我们未来见。”但50年后,假设杜虹真的复活,女儿也已经78岁了,而她还定格在61岁,亲人如何面对也真是一个难题。至于更多的社会伦理问题,大刘在《三体》中就写得很清楚了。

冬眠的隐患却是现实的,并影响整个人类世界。这项技术一旦产业化,将有一部分人去未来的天堂,其余的人只能在灰头土脸的现实中为他们建设天堂。但最令人担忧的是未来最大的一个诱惑:永生。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人们相信永生在一到两个世纪后肯定成为现实,那么那些现在就冬眠的幸运者就踏上了永生的第一个台阶。这样,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连死神都不公平了,其后果真的难以预料。

感谢糖不甜、wading和Momiji对本文的指导。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