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这个时代谈一谈:与灵魂同行,需要多大勇气?

一个是思想纷飞的大时代,一个是物欲横流的小时代;一个是贫瘠匮乏的小时代,一个是自由互联的大时代。大时代有大时代的挣扎与困惑,小时代有小时代的欣喜和自我。如何与时代相处,值得思考。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我喜欢北岛的诗歌。这句出于1976年的《回答》,朦胧而坚定,表达从迷茫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诗中包含挑战宿命的信念,充满个人英雄主义的激情。而2011年,身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的北岛,在《古老的敌意》讲座之后向搜狐读书表示,“在一个没有英雄的年代里面,我只想做一个人”。

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沧桑,不禁想到他在《城门开》中的句子:“当一个小人物冲向大时代,有多少伤害埋伏左右”。

一、

如果对比,35年时间,他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代。

一个时代的青年追逐梦想,表达自己对时代的看法,表达想改变社会的决心,那个时代办报是为了传播思想。另一个时代的青年热衷于创富,表达自己对财富的渴慕,也会表达想改变世界的壮志,这个时代做媒体是为了赚广告费。

经历十年动乱,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比较贫瘠,于是出现了第一批觉醒和反思的人,或在文坛上振臂高呼,或在商海中跌宕起伏。那个时代多的是人文思想的碰撞,多的是儒商精神的创造与传承。在他们打下的江山里,新一代人缺了点精神的倔强,多了些世故的温柔。让这一代人感兴趣的不是文字而是画面,不是思考而是刺激。创业创富而是时尚,金钱成为衡量成败的最重要标尺。

一个是思想纷飞的大时代,一个是物欲横流的小时代;一个是贫瘠匮乏的小时代,一个是自由互联的大时代。大时代有大时代的挣扎与困惑,小时代有小时代的欣喜和自我。如何与时代相处,值得思考。

二、

有个很好的朋友老张,我们曾在同一个大学读书,他在我最喜欢的历史系。每次见面聊起历史来,我最终都会变为听众。他爱历史,一爱就是十多年。

老张想做的是分析和研究,不是普及和八卦。我不止一次表示,羡慕他静下心来做学问的生活状态,翻阅故纸,一任世间嘈杂。然而近两年,他的想法不再那么坚定。尽管家境富裕,他还是会思考研究历史是否能够饱腹?能否给家人带来有品质的生活?当身边的伙伴转去做会计、做金融,当他们的工资年年上涨,他开始怀疑和焦虑。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

在经世致用的价值体系中,做学问何等孤独。同是发论文,有人苦苦研究月余,却还要长时间等待期刊编辑的漫长审核过程;有人讨编辑喜欢,或是投其所好,或是直接拿钱换来名声和位置。

在消费主义至上的生存环境中,以用户为中心成了最高标准。用户喜欢看穿越小说,所谓“历史大家”就激扬文字,制造冲突和悬念,从吸引人的角度改写历史,不管是不是张冠李戴。他们能够获得关注和钞票,甚至有粉丝拥戴。而真正做学问研究的人,却不为人知。

身在这样一个时代,需要多大的格局和坚毅才能超越世俗价值的框架?

三、

人往往最怕选择,尤其是在触及内心的选择的时候。

《四郎探母》是一个经典的桥段。作为俘虏的杨四郎隐姓埋名成为番邦公主的驸马,当佘太君带兵来到边界,杨四郎才向公主坦白自己的身世,公主选择了丈夫和爱,让仇家丈夫去探母。而杨四郎在佘太君面前,却陷入了困境,一边是母亲所说的“天地为大、忠孝当先”,另一边是为自己犯险、可能被斩头的辽邦公主,如何选择?剧本作者给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可是仍有人追问,在忠君爱国的儒家价值体系下,他如何选择?什么是他内心的真实?

我在人民大学读书的时候,听过一个故事。有一个资深的教授,是研究宪法的大家。在他的课堂上,能感受到他广博的眼界和严谨的精神。他的思想,上可到高高庙堂,下可达莘莘学子。以他在学术界、法学界的地位,应该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物质生活。可当校领导到他的家里,看到四五十平米的小屋和他生病的爱人时,不禁心酸。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在支撑着他如此艰苦而又坚定的前行?

闲时看过几本杂书,如《朝圣》和《离开北京去大理》,是两个女孩写去西藏和云南的生活及感受。这种洒脱,也许并不是因为年轻、不是想去逃避。在别人追求成功、追求财富的时候,在别人每日疲惫、追赶节奏的时候,她们选择安静下来,去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个时代节奏太快,有多少人敢停下来等等灵魂?

四、

如果能够体会到在一个价值框架体系下勇敢做自己有多难,就会了解开篇所谈的北岛的心境。这是一个大时代,也是一个小时代。选择随波逐流可以过的很安逸、很滋润;如果选择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与灵魂相伴,将是一个充满苦难与丰富的旅程。

我喜欢两个作家,一个冯骥才,一个王蒙,他们都选择了后者。巧合的是,冯骥才想用《如歌的行板》写一篇小说,却被王蒙抢了先。《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D大调弦乐四重奏》中第二乐章的主题,讲苦难,列夫·托尔斯泰听到这一乐章的时候,曾潸然泪下。王蒙深爱柴可夫斯基,同时也想借此表达自己与时代的对峙,以及在追求灵魂路上的坎坷与磨难。

王蒙在谈及小说的时候讲到:如果夜阑人静,你聆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你也许能够再次落下你青年时代落过的泪水。只要还在人间,你就不会完全麻木。

一派感慨源自近期华为“我们想和这个时代谈一谈”的话题,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思考,想和这个时代谈一谈。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