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学术界要纪念周馥诞辰178周年?

此次活动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和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余华林主持。

2015年12月20日,纪念周馥诞辰178周年暨周氏家族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华书局历史编辑室、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等知名专家学者、周馥曾孙、周叔弢的哲嗣周景良先生等周氏族人共60余人参加会议。

此次活动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和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东至天鹅云尖茶叶公司协办。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余华林主持。

我曾祖父周馥,字玉山,由李鸿章的幕府起家。他青年时流亡他乡,祖父怕他不得归,改名为“复”。后因李鸿章手书褒奖单误写为“馥”字,遂因而未改,大约是因为已经呈报皇帝,“上达天听”了吧。

——周一良自传《天地一书生》

周馥(1837~1921),安徽建德(今东至)人。幼名玉成,又名宗培,改名复,字玉山,别号兰溪。后因李鸿章保荐军功误写为馥,遂以馥为名。室名“师古堂”,由诸生起家,官至两广总督,谥悫慎。

为何学术界要纪念周馥诞辰178周年?

“周家早年在东至县,在乾隆年间,还有100亩地,收一点稻谷过日子。如果不是李鸿章打太平天国这个战争,这个家族恐怕还在乡下,不外是种田。后来周馥跟着李鸿章建立淮军。周馥1837年出生,在民国十年(1921年)去世,活了84岁。”曾孙周景良谈及周馥说,“如果结合周馥和李鸿章、袁世凯的关系,可以看到真正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一批人。”

对于纪念周馥诞辰178周年,周景良解释说:“不是单独说周馥一个人,是说整个一代人。曾国藩到李鸿章到周馥到袁世凯,他们引领中国往前走,意义在哪里?”

如今,周馥并不大名鼎鼎,但是翻阅历史,在李鸿章、袁世凯政治生涯中,他扮演着鲜为人知的重要角色。

正如周景良著、孟繁之编的《曾祖周馥》一书所言,周馥大半生的幕府生涯,他助李鸿章攻打太平军、参与北洋诸物及海防建设、随同李鸿章等办理议和条款直至签署《辛丑条约》。

周馥一生仕途,曾做四川布政使、山东巡抚、两江总督。每一个任期,尽心竭力,诸多功业于中国历史中留下可圈可点的墨迹。因为相关研究不充分,“周馥及东至周家,与袁世凯家族之间的交集,一直以来留有谜团,其中的分歧合力,模模糊糊……”

再如,袁世凯联系两广总督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周馥电请政府立宪,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立宪拉开序幕。

还有,1912年,民国新立,已卸任两广总督近四年的周馥举家迁居青岛。这年9月,孙中山来青岛,身为三江会馆馆长的周馥备下敞篷四轮马车,供孙氏乘坐四处参观、演讲。

在1902年12月的奏折中,周馥动员中国资本家向德国项目投资,其全部措施均追求一个明确目标:“我们必须通过工业和商业关系,对德国人加以控制。”

1904年9月,周馥署理两江总督,兼任南洋大臣,1906年7月调离。周作人写过一篇《周玉山的印象》,后来收入《知堂集外文》:“有一天大概是次年二三月光景,学堂派人来叫去见制台去。其时两江总督是周馥,有事到城北,顺便来看学堂,又记起留校的两个学生,要叫来一看。周玉山站在体操场上,穿了棉袍马褂,棉鞋也很朴素,像是一个教书先生模样,看见我们便问什么代数几何三角都学过了么,答说学过了,又问了些话之后,即云那很好,回过头去吩咐道,给他们一个局子办吧。在他后边跟着好些官,大概是藩臬府县之类吧,却都答应道:‘是!’吴君同我回答说不愿去办局子,请大帅还是派我们出去改学别的东西,他略一思索,便道:‘那么去学造房子也好。’我们谢了他的好意,实在那一天他给予我们一个很好的印象,可以说在五十年中所见新旧官吏中没有一个及得他来的,并不因为他叫我们办局子,乃是为了他的朴素诚恳的态度,不忘记我们两个留校的学生,这在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大概是不会得有的。”总督又称“制台”、“制军”,因其掌管军民要政,“综制文武”,位高权重。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是周馥前任。

如此传奇人物,却一直没有完整地进入公众视野。他既守旧又开明,既从军又崇文,既隐身幕后,又愿趋台前。他既是洋务之臣,又做遗老旧臣。“周馥做到署两江总督,又调任两广总督。(清史稿)有传。著作收入《周悫慎公全集》,它是以溥仪小朝廷给的所谓‘谥法’取名的。”周一良在自传《天地一书生》中提及,晚年的周馥在所著的《负暄闲语》中云:“吾但求有益于国于民,何尝计及一己利害?及到山东到两江,间遇外人要挟,吾从未轻许一稍损国体,稍拂民心之事,亦从未与外人以借口之端。

这仿佛是周馥以己之口,来个盖棺论定。但事实上,周馥是多虑了,侧身于李鸿章和袁世凯身后的周玉山先生,从没有置身于风口浪尖,一如他平和的性格一样,在百年之后未曾激起波澜。

在他身后,更多被提及的是,周家一门旺族,自周馥以下四代,代有名流。

延伸阅读▼▼▼

以下摘自孟繁之《建德周氏与20世纪中国》:

周馥有子六人,学海、学铭、学涵、学熙、学渊、学辉。除学涵早夭外,余皆长成,有声当代,其中尤以学熙最为著名。学海、学铭、学熙早年受学于晚清名士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多有夸他们的话。学海、学铭同年考中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进士。这一科房运极好,人才辈出,蔡元培、张元济、熊希龄即系这一科。

学海(1856~1906),字澄之,又字健之,周馥长子。光绪十八年殿试得三甲第十九名,官至浙江候补道。性喜医学,服膺张璐、叶桂之说,论脉尤详。着有《脉学四种》、《内经评文》、《伤寒补例》、《读医随笔》四种,另有评注者十种。生前刊有《周氏医学丛书》七十二册,此书百余年来多受重视,被誉为“医家圣典”。

学铭,字味西,1892年中殿试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1911年3月,病故于芜湖,时年仅五十二岁。生前纂有《建德县志》,“昕夕考订,逾九阅月稿成”,迄今此县志犹以考订精详、纪事翔实著称。

学熙(1865~1947)字缉之,号止庵,周馥第四子。他是晚清至民国,中国北方最著名的实业家,也是整个建德周氏周馥之后,承上启下的最关键人物。周学熙最初在浙江为官,后为山东候补道。1900年入袁世凯幕,主持北洋实业,是袁世凯推行新政最为得力的人物。1903年赴日本考察工商业,回国后总办直隶工艺总局。入民国,两长财政,是政坛一时风云的人物。他开办的滦州煤矿公司在数年后与英商投资的开平煤矿公司联合,组成开滦矿务总局。周学熙以兴办实业成绩卓著,与南通张謇齐名,有“南张北周”之说。1927年,周学熙以年高引退,晚年以读经﹑赋诗、念佛、课读子弟自遣 。1947年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一岁。

学渊(1877~1953)原名学植,字立之,晚年自号息翁 ,周馥第五子。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历任广东候补道、改山东候补道,军机处存记。1906年任山东大学校长,1909年任山东调查局总办。喜读书吟诗,遨游山水 ,曾与辜鸿铭等组建诗社 。

学辉,字实之,号晦园,生于光绪八年(1882),是周馥最小的儿子。以大排行属九,人称九老爷。1903年秋闱中举,分湖北候补道。辛亥革命后,国会成立 ,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咸与新政,为“八百罗汉 ”之一;1921年当选参议院议员。学辉一生,一直追随其兄学熙,致力创办实业,与学熙同心协力,奠定了周氏企业集团的纺织业基础。学熙引退后,他先后任天津华新纱厂常务董事,中国实业银行常务董事,卫辉华新纱厂常务董事、董事长,北京自来水公司常务董事、董事长,滦州矿地公司董事长,启新洋灰公司董事、董事长,江南水泥公司董事,耀华玻璃公司董事等职。其一生兢兢业业,克厥尽职,是一位爱国的民族实业家。1949年后,他继续在各公司担任上述各职,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带头又将各公司公私合营,受到了人民政府的称赞。曾任第三届天津市政协委员,1971年逝世。

九老爷与曹禺的父亲万德尊是拜把兄弟,万德尊因吸鸦片烟中毒,病故之前,将妻儿托付于九老爷。因此,周学辉一直与万夫人有来往,万家的股票等都由周学辉帮忙托管。曹禺经常会去天津泰安道周学辉家领学费,那个“很大很古老的房子”,在少年曹禺的心中印象深刻,成为他日后创作《雷雨》铺叙故事的一个借所。曹禺生前即曾说:“有人说《雷雨》的故事是影射周学熙家,那是无稽之谈。周家是个大家庭,和我家有往来,但事件毫无关系,只不过是借用了一下他们住在英租界一幢很大的、古老的房子的形象。”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