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的青春恐惧症

《老炮》不是冯小刚导的,但六爷那副拿鼻孔看人的尿性,跟现实中冯小刚的公众形象重合得天衣无缝。与其说冯小刚是在演六爷,不如说六爷在模仿冯小刚。冯小刚之于《老炮儿》,就像姜文之于《寻枪》。

【版权信息:本文为花儿街参考原创作品,公众号ID:zaraghost】

《老炮》不是冯小刚导的,但六爷那副拿鼻孔看人的尿性,跟现实中冯小刚的公众形象重合得天衣无缝。与其说冯小刚是在演六爷,不如说六爷在模仿冯小刚。冯小刚之于《老炮儿》,就像姜文之于《寻枪》,演员的作用不比导演小。冯小刚这个金马影帝拿得不含糊。

众所周知,冯小刚的思想资源多半来自于王朔小说。《老炮儿》的种子,我猜是《动物凶猛》中的一句话:“多有名,传得越厉害的人我都不憷,再猖我也敢铲他。就怕那十六七的生瓜蛋子!”

当初王朔写下这句话时,未始不带着一丝得意,因为马小军、高晋们——事实上也就是青春时代的王朔和姜文,当然还有冯小刚——就是那样的生瓜蛋子。他们青春激扬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礼崩乐坏的时代之一。

传统被打倒,公序被破坏,而用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神兵利器,就是马小军们的残酷青春。那只大手把这些半大小子捏在手心里,再张开,马小军们就变成了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规矩、伦理,乃至法律,这些原本围在青春和秩序之间的藩篱,被马小军们的棍状青春一片片碾倒在地。不破不立。天下大乱然后天下大同。混乱即秩序,毁灭即天堂。

感觉怎么样?当然爽。当暴力约等于权力时,使用暴力就是在行使权力。大权在握,谁会不爽,尤其是对被爹妈师长管着,处在权力链最下端的小子而言,造反的感觉就越加酣畅。青春演变为一场接一场的群架。一场群架就是一场狂欢party。板砖、菜刀、军刺等各式凶器在马小军们的军用挎包里蠢蠢欲动,随时准备给不顺眼的家伙开瓢放血。

荷尔蒙如酒,滋味就像铁与血的混合物,既炽热又冰冷,既甜美又咸腥。

这种滋味是如此美妙,以至于王朔在《动物凶猛》中满含深情的写道:“我感激所处的那个年代,在那个年代学生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知识。我很同情现在的学生,他们即便认识到他们是在浪费青春也无计可施。我至今坚持认为人们之所以强迫年轻人读书并以光明的前途诱惑他们仅仅是为了不让他们到街头闹事。”

一晃几十年过去,老炮们却得了“青春恐惧症”。

《老炮》里的年轻人,没一个可爱的, 确切的说是没一个真实的,全是刻板偏见的拙劣复制品。

吴亦凡扮演的官二代飞扬跋扈,撞死人能安然逃脱法网,这比现实还符合草根民众的狭隘心理,现实中的李天一至少还判了几年。

李易峰扮演的张小波身上集中了穷二代和单亲家庭孩子的一切缺点,叛逆、冷漠、不求上进。

张一山扮演的小波朋友毫无义气,阿彪脾气冲的像吸毒过量……唯一的亮点来自于那个寄回了200元的乞讨女孩郑虹,但那不过是为了反衬“为富不仁”,价值观陈腐且有毒。

老炮们跟年轻人约架,三儿几次三番要找一群跟吴亦凡同样年轻的混子助阵,都被六爷劝阻了,他的理由翻来覆去就是一句话:那些小子们下手没轻重,说不定会闹出人命。

这不就是《动物凶猛》里那句话的翻版么,“谁都不怕,就怕十六七的生瓜蛋子!”

此时的六爷,已经不是年轻时扛着武士刀平趟后海的六子了,岁月已经把他给教乖了。看看电影里他的表现,缺乏硬碰硬,大都是耍小聪明。

我尤其腻歪他反复用掰手指这一招,猥琐,老爷们打架谁用这一招。管虎没看过《鹿鼎记》吗,这是韦小宝擅长的下流招数之一,高手哪屑于一用再用?可六爷整场电影除了这一手,似乎再没别的可使了。

他怕生瓜蛋子,这是事实,这很正常,否则这把年纪就真活到狗肚子里去了,虽然他固执的一直一只脚停留在青春期。

问题是:六爷怕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吗?

吴亦凡们真的像六爷描述的那样,打架不分轻重,动辄就往死里捅吗?

我看未必。我一个初中同学,高中上了一所以斗殴闻名的学校,每次聚会他聊的唯一话题就是打架,按照他的描述,那所学校每天都有少则三五人,多则上百人的群殴,但十几年过去了,从没听说死过人。当然,这只是孤例,但学生斗殴致死,这种新闻肯定不会经常发生。

那六爷怕什么?

我看,怕的是自己。他对年轻人的恐惧,其实来自于对自己青春的恐惧。老炮们年轻时,可真是敢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这一点光看看六爷拿的什么兵器就明白了,你见过小孩打架用日本刀吗?大规模武斗,流血、死人,又发生在什么时候?

那就是曾经令六爷心驰神摇的青春啊。

“动物凶猛”,这个标题太妙了,比“阳光灿烂的日子”强一百倍。后者只是缅怀青春,而前者则开始反思青春。

这个标题常让我想起《大话西游》里,孙悟空接过金箍儿,自己戴上头顶那一幕。从那一刻起,青春开始收敛兽性,尝试与秩序达成和解,而这也正是人性真正获得解放的起点——而不是王朔在《动物凶猛》中说的,“在那个年代学生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因为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有所不为。

刚看完《老炮儿》时,我跟林老师说,《老炮儿》就是一部漫画电影。我的意思是,这部电影的情节、逻辑、人物性格,都不真实,至少不是现实主义的态度。

但六爷对于青春的无意识恐惧,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一代人对那个混乱年代的厌弃与反思——至少这一点,是真实的。这种厌弃和老炮对过去的留恋并不矛盾,因为他们只在那时获得过权力,自然念念不舍,但人都有理性,再傻的人也终会清醒,“混乱即秩序,毁灭即天堂”——尼玛哄谁呢!

说点离《老炮儿》稍微远一点的话。历史记忆对搞文艺的人来说,是最珍贵的东西。第五代取得的成就,大都源于对历史记忆的深刻挖掘。

韩国电影如《辩护人》等之所以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也是因为中国观众在别人的戏里可以流自己的泪。一旦官方垄断历史的解释权,第五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才华与荣光随之四散。陈凯歌、张艺谋等导演的堕落,盖缘于此。《老炮儿》用这种隐晦的方式来探索历史记忆,难能可贵,但成就终究有限。

《老炮》结尾,看着冰面上高举武士刀步履蹒跚的六爷,小飞的泪水夺眶而出——只有一种解释能让这场面显得不那么尴尬和狗屁不通:在那一瞬间,小飞被青春期的六爷穿越过来附体上身了。六爷目睹了自己的最终失败,因为这失败如此具有牺牲精神和仪式感,而自我感动到情绪失控。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下面的二维码,并于正文前显著处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ID(zaraghost)、作者,否则视为侵权,必找你麻烦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