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奇葩现象,博士生比不上本科更是一种求学倒逼

近日,正值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季,记者走访多场招聘会后发现,博士生“比不过”本科生、留学“海归”不敌国内“土著”、单身的拼不过“有娃的”,一些传统就业观念中的优势条件正面临挑战。

文|李记

近日,正值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季,记者走访多场招聘会后发现,博士生“比不过”本科生、留学“海归”不敌国内“土著”、单身的拼不过“有娃的”,一些传统就业观念中的优势条件正面临挑战。专家认为,学生求职中出现的所谓“奇葩现象”,也表明我国就业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这也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不能盲目跟风。(1月11日《京华时报》)

从报道中可知,根据采访对象的现身说法,毕业生“单身的拼不过有娃的”很好理解:后者没有婚假、产假,相对稳定;有了孩子后,无形中也增添了成熟、沉稳与责任心……而站在用人单位的视角看,博士生之所以“比不过”本科生,是因为博士生对就业单位待遇要求较高,而在一些行业,博士生直接创造的价值和本科生创造的差不多,单位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所以用人单位在权衡之下更愿意选择本科生……

加之留学生、博士生总量越来越大,比较优势不再特别突出,正如有专家所说,所谓的毕业生求职现奇葩现象,其实更是国内就业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的见证,也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这样的说法,当然很有道理,但进一步的分析则是,毕业生求职现奇葩现象更是对毕业生们求学的倒逼:倒逼他们理性就读高学历、倒逼他们审慎选择留学、倒逼他们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以应对就业,如此等等。

在去年以及更早的时候,舆论界就有大学教育呈现“今天的博士不如5年前的硕士,5年前的硕士不如10年前的本科”贬值链的说法。看待这样的现象,当然应该从“都是扩招害的”等角度进行反思。但必须看到的是,一方面,诸如此类的反思,往往需要历经长时间的沉淀与转化,才能反映到高校减少扩招,以及整体性地提升大学教育质量等层面。另一方面,在留学热、出国热“热得离谱”的现在,不管是家庭还是毕业生个人,都应该有理性、深入的个体反思。

以留学为例,从1978年到2014年,我国共有352万出国留学人员。仅2014年,出国留学人员就有近46万,而全年这个群体就发生事故上千起(见2015年5月23日《现代快报》)。反映到就业层面,正如报道所称,与很多人选择用留学、高学历为自己“镀金”相反,蓝领工人等低学历、高技术性的稀缺人才正成为求职市场中的“抢手货”。而对大多数人而言,求学历程固然是健全人格、独立精神的培育与养成的过程,但求学的最终目的之一,还是要习得一身优异、卓越的知识与技能,实现个人优秀、高质的就业。因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而言,生存和生活都是第一位的。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百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长按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订阅微信公众号 maisixiang1,成为整百订阅用户,将获赠一本我的签名本新书《摸着历史过河》。礼物都准备好了,就等你出手了。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