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游戏中心停运 生活应用跨界游戏失败

11月30日,滴滴出行宣布App内的游戏中心将在60天后停。这又是一起外行入局游戏产业折戟的案例。

滴滴烧钱至今,能有现在的市场地位,那毫不奇怪:市场大、刚需、使用率高,决定了它钱景乐观。但滴滴跨界野心的产物“滴滴游戏中心”则相反:市场相对很小、游戏对于外出办事的用户连弹性需求都谈不上、用户使用频率低。在滴滴打车的主要场景里,人忙着赶路,兴许车上还忙着接电话发邮件,哪有闲工夫玩游戏。

所以昨日滴滴游戏中心决定停运35款H5游戏,也就不奇怪了。

滴滴为何跨界游戏

滴滴一直在烧钱,在打车软件兴起的前期,滴滴与快的竞争中大量补贴乘客与司机;后来的专车服务在小城市的开展不尽人意,这个过程中要维持一个全国性打车团队的正常运作,投资人的钱烧起熊熊火焰。此时滴滴产品经理自然也不能干坐着,得想尽办法搞一个新的盈利模式,先不说能不能挣大钱,起码要让投资人安心些。

什么新模式好呢?当然是事半功倍那种,如果能增加盈收,增大用户粘性,而且看起来好像能吸引玩游戏的新用户群体,那是极好的。于是一个打车软件里面就长出了一个游戏中心。毕竟滴滴用户群多,用户一多,什么App都可以变成游戏渠道,将流量变现,所以游戏中心的出现也是某种必然。

滴滴游戏中心上线以来,以运营中小CP提供的H5小游戏为主,其中《愚公移山》号称月流水达百万级别。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路途上的游戏变现难

一边打车一边打怪,如果要让用户养成这种出行习惯,滴滴就得先养用户,这自然是又一次砸钱之举。游戏中心上线的第一款游戏是SLG《全民国战》,滴滴方面也为用户准备了10万元的现金出租券(不是专车券哦),作为玩游戏的回馈。

安卓用户花半个小时就能将角色升至指定级数,获取5元券;3天时间升至50级,即可获8元券。但是对于大部分频繁使用滴滴的用户来说,都是些不差小钱的忙人,他们在舟车劳顿的时候,宁愿花钱节省时间,不愿花时间省钱。

再说这些人中大部分是互联网圈内资源通达的人,获取滴滴出租车福利还有另一个坐享其成的渠道——滴滴红包。谁犯得着在累成狗的路途上花30分钟挣5块钱?

而且H5小游戏的充值付费不比有客户端的大型手游,小游戏玩法相对单一,用户要么玩腻了离去,要么虽然玩得挺上瘾但绝不会为了一款简单的游戏充钱。用户留存方面,用惯了滴滴的人一般也习惯用微信赚零花、用微信支付,在整个收支链条里已经习以为常的他们是不会轻易卸载滴滴App的。滴滴游戏中心的存在只给滴滴带来两个结果——继续烧钱、换来画蛇添足的用户留存。

这次跨界最终以一则停运公告收场,滴滴方面声称这是业务调整,行内人都知道,这是亏本关门时的场面话。

跨界游戏的失败案例

就像游戏不是谁都能玩得好一样,游戏产业里也不是谁都玩得转,特别是没有经验却跨界进来的愣头青。

看看影视业,今年泛娱乐大红大紫,似乎电影与游戏是天作之合。其实不然,近年跨界到游戏界的电影折戟了大部分。《分手大师》《心花路放》这些票房宠儿,跨界游戏做出了跑酷游戏,玩家试罢大呼上当“这跟神庙有什么区别?”

再看看新浪的游戏中心,做得还没手机淘宝的好,但是此二者在游戏玩家群体里的知名度远远不够。大家下手游还是首选微信渠道,毕竟腾讯运营游戏的资历够深,从上游源头的游戏生产到玩家终端的充值服务都覆盖了,收益自然稳定。这一点上,新浪微博和淘宝这种外行还真学不来。

做游戏来钱是很快,但是哪个行业都一样,金字塔尖的少数才能赚大钱。一个行外人,自然也不会自大到以为自己横插一脚就能刚好站上金字塔尖。但也别以为先打入游戏产业底层,也能捞到钱。2015年,游戏企业的经营成本相比去年要高,推广成本飙升,买量越来越吃力;而最大的营收来源——充值付费玩家,也越发冷静。

像滴滴这样与游戏契合度不足的生活应用,又缺乏游戏运营的经验,在2015年硬生生跨界进来,时隔半年的停运就当是吃一堑长一智了。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