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后补片,喜欢《像素大战》、《聂隐娘》《毒枭》

此次旅行的48天,应当是我成年后与电影绝缘最长的时间(中途忘了在哪的艺术影院也还是看过一部)。因此回国前后,恶补了不少,包括院线和硬盘里的。

在《权力的游戏》终于席卷艾美奖的早上,补完了Netflix新剧《毒枭》。

我是在1990年代初期,通过诸如“世界知识”、“全球黑帮揭秘”这样的杂志和火车站文学,知道埃斯科瓦尔这个当时的全球第14大富豪和最大毒枭的。1993年12月,他被毙了;一年过后,另一位同名的足球队员,因为在美国世界杯上乌龙进自家球门,导致赌徒输钱,同样在麦德林市被枪击打死。为区别两人,国内一般把踢球那个翻译作埃斯科巴。

此剧是郑淇推荐我看的,真没想到彻底是一部讲述埃斯科瓦尔的传记。故事发展和剧中角色全是真实的。不过,我想新世纪的墨西哥毒战似乎还更加猛烈吧,不过那位同样越狱的古斯曼,实在没有埃斯科瓦尔这般猖獗高调,还带着点玻利瓦尔的虚妄民族英雄主义,以及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自我想象。五星打赏。

此次旅行的48天,应当是我成年后与电影绝缘最长的时间(中途忘了在哪的艺术影院也还是看过一部)。因此回国前后,恶补了不少,包括院线和硬盘里的。

4月份在《视与听》杂志看到一个“深南方哥特电影”专题,里面就没一部看过的,就立即找来最方便下载的《弹簧刀》看了。虽然阿肯色也算不上特别深南了,但还是被利·鲍伯·松顿扮演的精神病暖男造型和片中的氛围音乐所折服。

另一部是格力高利.派克的《杀死一只知更鸟》。虽说1962年的影史经典,不过回头看去,怎么都觉得还是时代意义大于艺术本身。不过,影片真不似想象中那般有着让人荡气回肠的反转编剧,而是实打实的呈现深南方(阿拉巴马)小镇面貌,加之用阴影塑造尖顶木屋建筑前的神秘正反角色,也就符合了不该称之为“类型”的“深南方哥特”想象。

《大象之梦》和几部不知道名字也不想查的意大利实验短片,是在米兰电影节尚看的。这部纪录片的年轻导演在比利时前殖民地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待了2年,记录这里第一家实行电汇邮局的成立,不过却将时间彻底抛给一位女职员和一位守着旧店资产的保安。邮局的技术供应方最终从中兴转为华为。故事是被稀释的,镜头语言却将后殖民地正欲起飞却又似乎挣不脱泥浆的那种情绪提炼个透。

回程海航上这部《阿里克耶夫传》,节奏感虽然差强人意,结尾却彻底让我盈眶。故事关于前苏七八十年代的民谣运动和善意谎言。这个工程师歌手还去面试了《安德烈.卢布廖夫》的配乐,老塔谈及爱情哲学后,这家伙就以此金句接连泡女文青。他自己却随着时代和国家的解体,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头,结局实在暖心而意外。有机会坐海航国际航线的朋友,推荐你们跳过那些国片,直接在“欧洲电影”里寻找,而且海航上的餐饮从来也是最好的。(我是不是干脆贴个海航折扣链接出来得了,虽然都不认识他们任何PR)

凌晨5点半落地,回去睡了四个小时,就出门补档期片。

《烈日灼心》是时差调整中补的第一部,剧作和节奏都足够精彩,加上初期调时差容易,没有睡过去。不知是否因为要过审的原因,三匪(尤其是郭涛那角色)行为转变的有点让人接受不了。而且本来是惺惺相惜正反两人戏,郭涛戏份加重了也有些失衡。

《碟中谍5》实在刺激,可到了一定时候扛不住时差,在IMF三人策划摩洛哥水库任务时睡过去5分钟。这一系列中,自己最喜欢故事有些烧脑的第一部,其次就是这部了。

第二天,又分别在蓝色港湾和通州万达,补了两部,均成为我的五星片。

最没想到的,是在回国后居然还能补上《聂隐娘》。本就做好睡觉准备去的,现场坐了一半,除了旁边姑娘低亮度手机外,全场鸦雀无声。自己除去在那些乱入又消失人物段落睡过去之外,其他时间还是很能入戏,尤其从开阔的湖北外景段落到隐娘入田府,更是高度亢奋。看来,甭管贝拉.塔尔、泰伦斯.马利克、索科诺夫还是侯孝贤,艺术闷片只要把大景别做的美如画,还是能将我的观影惯性,从故事追求转到融于场景情绪的。不知是不是所受中国山水画教育实在太少,包括《聂隐娘》的恩施和王兵《三姊妹》的昭通大山包,我都不能把镜头里的影像对比上国画,反而在记忆里搜寻康斯太勃尔的《干草车》和《麦田》。

《像素大战》是最让我意外惊喜的。原本非常讨厌亚当·桑德勒,这个美国郑中基,自己也并非红白机、8位机游戏迷,吃豆人和大金刚倒也都玩过,却居然从头到尾笑过去,像看一场美国多人脱口秀一样,从庸常知识结构上,彻底跟得上片中角色对娱乐、大片、明星、政治和英国口音的一切嘲讽。

最后,昨晚又补上了韩国抗日神片《暗杀》。在二锅的公号(木卫二三事)提示下,才理解到此片“好坏丑"的角色设定。要不,对韩国演员的陌生,加上确实存在的”主角与配角戏份相当“问题,很容易让我脸盲。故事、节奏一切都好,只是还是一贯的有些难接受韩国人的夸张情绪和行为,虽然知道也见过他们现实中就是这样的。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