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新年》:频繁诞生第一次体验

《舌尖上的新年》注定会让纪录片在银幕上再火一把。因为这部电影在内容上、形式上、主题上做得都十分到位,并且对我们来说都是鲜明的“第一次体验”。把自己的第一次贡献给这样有诚意的作品,是值得骄傲的事。

文/满囤儿

相信对于99%的国人来说,进影院看纯正纪录片(《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那种的不算)都会是个“第一次体验”。《舌尖上的中国》让纪录片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荧屏上火了,而《舌尖上的新年》注定会让纪录片在银幕上再火一把。因为这部电影在内容上、形式上、主题上做得都十分到位,并且对我们来说都是鲜明的“第一次体验”。把自己的第一次贡献给这样有诚意的作品,是值得骄傲的事。

本片由《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任艺术总监,沈宏非、蔡澜、陈立任美食顾问。导演、摄影、作曲、解说也全部是《舌尖上的中国》的原班人马。可以说,本片在制作技术上,完全令人放心。在对美食的品鉴上,其水准之高更是我们无可置疑的。做菜做饭,是个颇为复杂的人体运动。全国各地的厨房,也难免会有空间局促之地,但是他们这些人有足够的经验,总会找到一些奇特的角度,去展现美食视觉化的一面。

本片充分发挥了纪录片对故事片的创作优势。纪录片的一大特点就是在庞大的素材中去优中选优。很多故事片都在凑片长,而纪录片都是在不断地凝练中诞生。《舌尖上的新年》的剧组脚步遍布了全国35个地点,共寻访到60多种美食,并拍摄了10000多分钟的影像素材。可以想象,这么多素材中进行挑选,那必然是超出普通人的正常认知范围的。于是,在本片最终85分钟的成片中,观众可以看到24个地点的43种美食。而这些美食对于绝大部分观众而言,都是“第一次体验”。对于像我这种河北人,竟然仅仅见过其中一款美食的山寨品,着实汗颜。

其实在《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之后,曾经一度有大量热钱注入到了纪录片行业内,可是我们却并未看到能与之比肩的其它纪录片登场。究其原因在于纪录片的素质高低,不仅仅取决于拍摄团队的资金、硬件和技术,而更多地依赖于创作者是否对被纪录的这项事物有足够的文化认知和情感痴迷。往往同一个纪录片创作团队,你让他们换一个领域去做,就不会做得同样好。“舌尖”团队最强的杀手锏正在于他们对美食这个事物,是有着深厚的文化认知和浓烈的情感痴迷的。

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时候,“舌尖”团队就已经不满足于影像记录了,而是开始尝试从中国各地的美食中提炼文化内核。发展到大电影的《舌尖上的新年》,他们更是牢牢抓住了“新年”这个主题,通篇围绕着新年这个文化概念来阐述。43款美食,已经不仅仅是冰冷的物件,而是一瓣瓣围绕着主题盛开的花朵。观众通过领略这43道美食的制作和诱人,体会的是中国人对“新年”的文化寄托。从这一点上来说,《舌尖上的新年》才是中国电影产业第一次触摸贺岁片的实质哦。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