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VR元年的机遇和现实

喊了一年的VR(虚拟现实),在2016年进度会如何那?

作为CES 2016的主要看点—VR(虚拟现实),在现场展位占比明显增大,其中不乏走在前端的巨头HTC、Oculus、三星等,当然也有新涉足企业参与其中。

我们注意到一些分析师已经喊出“2016年将成为虚拟现实元年”的口号,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资本狂潮

我们先来看看资本层面的消息,去年11月开始A股“虚拟现实”概念爆发,随着三星Gear VR消费者版本发售、联想与蚁视合作、暴风魔镜4发布等等一系列利好,虚拟现实版块普涨。许多概念股在过去两个月中出现一字板的连续拉升,涨幅超200%,股价创历史新高。虽然进入1月以来,大盘指数普遍走低,但是令人欣慰的是虚拟现实版块跌幅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恐怖。

再来看看投融资的消息,近两个月,动作捕捉公司诺亦腾获得奥飞动漫投资2000多万美金、二次元领域创业公司创幻科技获得美盛文化2000万人民币投资、蚁视与联想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发布双品牌VR设备之后,据传新一轮投估值高达10亿元。当然,还有最近灵镜VR与乐视、大朋VR与小米以及腾讯的VR战略曝光等。

仅从这些来看,VR产品的确是机遇之地,至少那些手里有钱的投资人愿意往里面花钱。

场景拓展

2015年,随着一些体验版VR设备的推出使得大众可以用较少的成本体验虚拟现实的乐趣,这也是虚拟现实设备首次走进寻常百姓家。

目前看来该领域仍然是巨头的天下,主要包括索尼、HTC、三星、Facebook等,微软更是研发出了在技术上独步全球的hololens。且在适配内容的提供上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其应用空间从游戏逐步拓展到社交、影视、娱乐等方面。未来,其在军事、医疗、科教、汽车、房地产等领域仍有想象空间。

仅从这些来看,VR产品的确有发展前景,至少在To B层面是这样的。

骨感的现实

不过,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是骨感的。

根据Digi-Capital的报告显示,AR/VR设备将于2016年前后开始从早期的实验室、小规模使用或2B业务转向大众消费市场,为了完成这个转变,AR/VR设备应当达到高性能、强续航、优质视觉效果、沉浸感、实用性、灵活性、可穿戴和足够便宜等七项技术基准。

根据国内某智能硬件粉丝平台所做的调查显示,一般消费者所能接受的VR设备售价在500元以内,500元的硬件成本真的能达到上述七项指标吗?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成本限制在500元以内,只能选择Cardboard类产品。由于Cardboard类产品主要以手机屏幕为显示端,受限于手机像素及屏幕清晰度等将不可避免的带来眩晕问题。而想要达到视觉效果清晰,就需要一台有超强视频处理能力的电脑主机,这样的主机至少要人民币7000元左右。

仍然是炒概念

一位分析人士对我们指出“目前来说,产品体验不佳与量产成本较高是VR产品最大的两个痛点。大部分仍处在概念阶段,真正商业化为时尚早。”

现阶段看来,VR设备硬件成本和用户体验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比如如三星GEAR、Oculus Rift等国外知名产品的体验极佳但是价格较高,而国内类似产品的价格虽然较低软硬件质量都较差,卡顿或者过热等严重影响使用体验。

在我们看来,适当的价格区间、优秀的内容服务、良好的生态体系将成为VR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目前看来似乎每一点都不够完美。

(出处:极地特工,作者:祖腾飞,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极地特工是速途网旗下智能硬件领域自媒体,主要专注于智能硬件行业及新科技的新闻资讯报道,以更为有趣的方式带来专业的内容资讯。想看更多高(高科技)、趣(有趣味)、酷(炫酷)的科技新闻资讯,欢迎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极地特工”(微信公共账号:TechAgent),或者直接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添加关注,与作者互相探讨、交流。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