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衡韩系“屏幕霸权” 红色产业链聚集

控制了电视面板近50%份额,和触控面板近三成份额的韩国企业正在面临红色产业链的新挑战。近十几年来反超日本树立起的韩系“屏幕霸权”开始松动。

本周,两大新闻搅动了产业界。一是电视显示技术的“UO之争”,一是富士康结盟华为抗击三星。前者是电视,后者是手机,但站在中国企业对面的都是韩国企业:LG、三星,全球面板冠亚军。

控制了电视面板近50%份额,和触控面板近三成份额的韩国企业正在面临红色产业链的新挑战。近十几年来反超日本树立起的韩系“屏幕霸权”开始松动。

大、小屏幕两线对抗

9月16日,面板巨头LG Display推动的“OLED发展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召集了LG电子、创维、康佳、海尔等6家电视厂商站台,意图以中国市场为试验场,加速OLED市场化。不过这不是重头戏,因为在一天前,中国电视巨头海信已经独自举办了一场媒体开放日,宣称以二代ULED技术和四代激光影院技术对抗OLED,所谓“UO之争”。也就是说,在中国市场“单挑”LG组织的OLED阵营——LG是全球唯一量产大尺寸OLED面板的企业,上述站台的企业虽多,其实都是组装LG的面板,而面板的价格占了OLED电视的90%。

当天,另一条新闻同样重要。据《第一财经日报》引用台湾媒体消息,鸿海郭台铭将在贵州省投资一座新一代的6代LTPS面板厂,投资金额高达250亿,其中投资者中包括华为和贵州省政府,其中华为投资额达到50亿元。虽然,华为方面尚未确认此消息。但分析称,富士康和华为的联手意在抗衡三星,屡吃韩系面板企业苦头郭台铭早已把三星当做死敌,而华为为了进一步在高端手机领域提升竞争优势,也需要效仿三星一样加深上游产业链布局。两者联手被认为是红色产业链的自发垂直整合。

得陇望蜀 韩“屏幕霸权”野心需遏制

韩国诞生了全球电子业两大巨头三星、LG,两者拿走了全球电视、手机一大部分市场份额,并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获取更大控制力和利润。以三星为例,2015年全球电视销售量占有率达到21.4%,比一季度提升了1.1个百分点,继续蝉联冠军;三星手机市场份额为21.7%,虽然连续下滑,但依然是全球第一。LG在终端产品上虽然不能和三星相提并论,但却在面板领域和三星一起拿下了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2014年,韩系的电视UHD面板全球占有率高达48.3%(28.1%+20.2%);在手机屏幕上野心更大,韩国知识经济部计划,要推进韩产触控屏幕市场份额继续扩大,要从2015年的25%提高到2020年的35%。

产业链高度垂直,加上举国策略,战术上ALL IN的胆识,让韩国企业在电子产业迅速崛起,在液晶时代迅速超过并甩开日本企业。但这种“能赚钱的全自己独占”的行事风格也让其树敌太多,同行和合作伙伴戒心重重。事实也正是这样,两家韩企运用行业优势挤压竞争对手,钳制下游,多年来劣迹斑斑。

上述“UO之争”、富士康华为联手做六代LTPS面板,归根结底都是中国企业一技术实力向韩系发起挑战,争取更大的行业话语权。这是中国电子企业崛起后的必经之战,也是韩系巨头强压下的反弹。过去几十年的历史很清晰,中国电子行业一直“缺芯少屏”,受制于人,先是日本,后是韩国。特别是面板,一直被上游牵着鼻子走,这个鼻子就是“屏”。往往是多年追赶眼看快追上了,日韩企业一换代马上又被甩开。当下LG在大屏幕强推OLED,三星在小屏幕要凭借AMOLED攫取更大份额,中国企业用激光显示绕过屏的限制,用LTPS与AMOLED竞争,都是在技术层面遏制韩系屏幕霸权,这也是一场旗鼓相当的对抗。

红色产业链需形成合力

中国企业已经有对抗韩系的整体实力,但产业链的协同还需加强以形成更大的合力。

以电视LCD产业为例,中国已经有了上游的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产能,加上台湾企业整体份额接近韩系。国内的电视6强也多采购本土的面板。从产业链角度,垂直程度已经相对完整。不过不同的是,红色产业链是多家企业共同布局的,而不像韩系企业高度集中在一两家手中。这种共同布局可能会提高效率,分散风险,但也带来了需要协同的要求。在这个意义上讲,富士康和华为如果携手,会开启一个好的范例,就是“精益制造”和“优势技术”的结合,可以说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在智能电视、智能手机领域,这样产业链企业的合作还很少,比较多的是竞争和内斗以及对国外技术的盲信。比如,LG组织的“OLED联盟”拉进了多家国内企业就是一例。

此外,中国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一旦与制造产业链融合裂变,将会发出更大的推力。这也是红色产业链的优势之一,当然,前提是如何运用互联网+,而不是不断发出“互联网取代”的杂音。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