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为啥那么煽情:回到初心,芝麻开门

雷军的煽情里,有一种明显的回望与总结意味。也许,在他心里,红米Note3比其他最能代表小米过去5年的价值观,属于一段创业旅程的关键注解。

言为心声。雷军昨天最后几分钟的煽情很感人,停顿的几秒,人们以为他哭了。不过,整体也有点突兀。

在互联网业,尤其是几个活跃的移动互联网公司,雷军的演讲与叙述能力都比较弱。不要说跟马云一帮比,就连周鸿祎、贾跃亭等人的现场感,无论语言还是节奏,都比他更出色。雷军性格温和,急躁时会说出一些粗俗的词,但整体沉闷、温吞。

如果没有小米出色的文案、触达较强的社会化营销策略,雷军表面象是拉负分的人。但话说回来,如果雷军是周鸿祎、贾跃亭、马云那种滔滔不绝的风格,就算他有过往这种成功的创业生涯,小米想做目前这个样子,也很难。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案例。

这就显得,雷军昨日最后的煽情有些不同寻常。它一定蕴含更多画外的信息。

我相信煽情的基础动力,依然是小米产品。昨晚我的同屋媒体人拿回一部红米Note3,我没开机,把玩了一下,手感非常不错。它应该会是千元机群体的噩梦。在MIUI7与小米应用支持下,我对它未来出货充满乐观。之前它的两款主力,我的出货判断没有多少偏差。

红米Note3是人们值得向小米致敬的一款。它是小米迄今为止在软硬件、体验、价格结合最好的产品之一。而且它坚持了不妥协的一面。记得当初一些人批评小米将所谓高端处理器用于所谓低端手机的做法。其实在我看来,那是小米非常独立而且牛逼的一步。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高端产品,只有高端体验。以价格区分的高端与低端,不过是过度营销下人为扭曲的结果,它不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而以功能与价格为中心。只有体验才最真实。

很多手机企业只会向前走,不会后退坚守,审视初心。你是永续不断地吊胃口,还是提供基本体验呢?后退不是退步,自损品质,而是回到初心,回到消费者基本诉求上来。

当然,如果雷军的煽情停在这里,小米是没有多大视野的。

毕竟Note3没有真正彪悍到什么程度。它的外观似曾相识,象是肾6与主流安卓机的最高杂糅。而且小米之前有几款实在不咋地。在实际观察中能发现,消费者喜欢小米,主要是基础体验好,性价比高。但很少真正将小米一部手机当成长期伴侣。这里面既有情感认同,也有情感缺失,缺乏敬畏。它促成了小米出货,但造成很多无谓耗费。

整体而言,这不妨碍小米的价值观。我们向小米致敬,无损认知与立场。它称得上中国手机产业的一面旗帜。

但我认为,雷军的煽情里,有一种明显的回望与总结意味。也许,在他心里,红米Note3比其他最能代表小米过去5年的价值观,属于一段创业旅程的关键注解。

要结合文本看他心声。

“上周四晚上,我在小米楼下看到的那几个年轻人,如果真的是从千里之外远道而来,置身真正的林立高楼间,在雨雪的夜晚,仰望国贸三期那样的高度,他们会想到什么?他们所想的,是今晚到底住在哪里?住的地方会有暖气吗?还是,明天的面试,能不能通过?在拥挤二字已经不足以形容的北京的地铁里,打开手机他们首先要找的,会是什么?

我无力想象。

我能肯定的,24年前,和他们一样年轻的我,经过13个小时的火车颠簸,一个人从武汉来到了北京。那时的北京,还没有什么高楼,但走在北京站广场,就不由得四顾茫然。”

雷军这三段话,提到自己早年求生创业,不是偶然的。它是一个人的回望与坚守,澄明与自证。

而且,从外部环境、产业演进趋势看,小米确实也到了一个总结的关口。

区域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经济增长大幅放缓。整个手机业的整体出货,连续三季都已出现疲弱迹象。小米去年底喊出的2015年出货目标,已难达成。它开始面临诸多质疑的声音。

在我看来,这属于非战之罪。整个手机产业已经相当成熟,安卓机同质化极为严重。过往一段的出货,既有功能机最后一波被替代的效应,更有人口红利的弱化。这一点,在整个互联网业都已经有所体现,包括BAT最新的调整里,都有这种迹象。人口红利会让位于大数据与服务的红利。此外,工业互联网的崛起。只是,这种交织在一起的趋势,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它会折磨包括小米在内的中国手机企业。

这段时间,很多人看不到或者故意无视这些因素,怀疑小米的成长性。老实说,从手机直接出货看,我也觉得小米到了一个关口。但真正的成长性是要看它在一段被动周期,如何锻炼内功,并在下一轮释放。

从这点看,小米这家中国企业,依然有它非常大的成长空间。这得益于它的生态体系。很多人只从手机出货角度看它,忽视了结构与体系化的魅力。铁人三项更侧重内部体系,当然也包括外部应用,而小米的生态还包括它参投的诸多关联公司,它是小米这家互联网平台化企业内部系统与小米品牌的价值延伸。

当小米手机出货遭遇抑制的时候,它围绕主业布局的多重产品形态,会成为不利周期里消费者的多样选择。这是小米品牌、生态抗风险能力的体现。小米已是一家品牌溢价较高的公司。我在小米4推出的时候,已经说过,两年内,小米的品牌溢价会提升一个台阶。

小米的成长空间,当然也有区域市场的打开。早晨起来看很多人解读雷军最后10分钟的煽情,好像都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雷军讲到了美国。

“我还能记起的,四五年前,我创办小米后第一次去美国,走出旧金山机场,我想到的第一句话,是《北京人在纽约》电视剧里姜文说的:“美国,我来了。”

这一时刻,雷军提到这几句话,尤其是“美国,我来了”,我相信不是偶然。它应该是小米即将真正打开国际化局面的信号。我相信“言为心声”的力量。

小米的风险之一,确实是过于集中在中国大陆市场。当全球各大品牌,尤其是本地品牌学习、复制了它的营销策略后,小米慢慢变得透明。即便一种生态不可能真正被复制,但在营销与出货上,小米就很难再有更大的幅度。

小米确实急需打开国际市场。两年来,它在东南亚、印度等地有零星的开拓。但是成效并不明显。这里面有技术的障碍——无论小米如何辩解,专利始终是一道风险。纵使你有钱买一些专利,清道前行,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很容易被对手利用舆论钳制、矮化形象。可以这么说,一个没有技术积淀的小米,就算生态再丰富,都将行之不远。

一个最新的动向是,小米已经申请了6000多项专利。副总裁林斌去年底宣称的目标,已经提前完成。在这个2015年的冬季,这条信息发布出来,同样不是偶然,它一定带有企图心。将它与雷军煽情文本里的“美国,我来了”结合起来,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那就是,小米应该会在全球主流、发达市场有所动作。

当然,小米的专利绝对量并不多,而且侧重在软件与外观方面,缺乏一些影响整个行业的核心技术。只凭这些,小米很难真正打开国际市场。

另一个动向值得强调。昨天,小米发布会现场,英特尔中国一个女老总现身。而雷军则三次赞扬了英特尔凌动处理器对小米平板2的关键支撑。昨天我说,这是小米撬动市场的关键,也是英特尔移动端的关键一步。我现在补充几句,那就是:这是小米品牌溢价的最新体现,它已经具备撬动上游国际巨头的能量,这意味着它有望在技术与核心部件方案层面获得支撑,打开国际市场。

对于英特尔来说,这一次也非常关键。它也许并不能形成出货,但是小米的品牌同样会让移动端相对被动的巨头有关键一跃的机会。想想看,如果双方在国际市场尤其美国市场深入合作,涉及全系列产品,会有怎样的效应。

当然,我一直认为,小米自身应该在核心部件上有所动作,尤其是应用处理器,甚至基带芯片。这不是要它走向封闭,而是要它在开放的同时,侧重专利技术的铺垫,可以嫁接,也可以投资,一边能更自主地整合产业资源。如此,即便遭遇不可测的供应链危机,也不至于限于无助。这也是生态的力量,也是所谓“新国货运动”能否走向深入的一步。过往一段,虽然国际上对于中国的“红色供应链”褒扬有加,但在我看来,这只是产业成熟之后,市场走向同质竞争的麻痹表象。

无论2016年之后的全球市场如何演进,我觉得雷军昨日最后几分钟的煽情,称得上小米这家公司的一份新宣言。雷军说他经历了两个月之后,才寻找到这句话:“我所有的向往。”在我看来,它是小米在一片质疑声中,正式开启新一轮竞争之门的注脚。雷军其实说的是:芝麻开门。小米未必顺利,想必可能还要波折多多,但它应该会安然度过。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