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Graham 教你怎么有“逻辑”地在网上吵架

简单的人身攻击只会让你掉价,反驳也是有等级的。

Evan 硅发布

我们在硅谷@为您报道最前沿趋势

独立、敏捷的中美科技观察,硅发布微信号Guifabucom

喜欢逻辑的人可以看看硅谷教父 Paul Graham 这篇写于 2008 年的老博客,那还是 Web2.0 刚刚兴起之后三、四年,现在 Paul 讨论的这个问题就更加无所不在了。以下是我们的翻译简写。

互联网正把“写东西”变成“对话”,20 年前还只是作者写,读者读,现在互联网打通“回复”通道,通过评论区、论坛以及自己博客,越来越多人在提意见方面乐此不疲。

可以预料的是,回复的人中有许多不同意作者观点。比起同意,反驳更能激励人,也意味你有更多话说,因为作者写文章时通常已穷尽自己文章中最有意思的部分;而你反驳,就相当进入了一个作者视角从没涉足的新大陆。

结果就是“分歧”越来越多。但“分歧”变多,不是因为人们性情上变易怒了,而是我们交流方式发生了结构性改变。当然“分歧”增多,也有让我们变得更怒火中烧的危险,特别是在网上,你很容易就飞出一颗颗子弹,爆发一些见面时绝对不会说出口的话。

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该小心。大部分读者都能清楚区分“单纯骂人”和有逻辑的反驳是什么区别,但这两者之间其实还有有各细分阶段,了解一下对“反驳模式”分级的尝试,也许对你们会有帮助。

等级之零:辱骂

这种反驳方式最低级,也最常见:

“你个傻逼!!!!!”

但越直白的辱骂,越没分量。类似“作者是个自以为是的外行”的评论,和说“你是个傻逼”没什么两样。

等级之一:人身攻击

这种比上面那种略高级,还有一定分量。比如,一位参议元员在文章中写:“参议员应该加薪。”有人就回复:

“废话他当然这么说了,他就是参议员。”

这种回应虽然没有反驳作者观点,但与文章内容相关。不过,这仍是个很弱的反驳形式,因为如果你认为作者观点有问题,你就该就事论事直接就观点指出错误;而不是扯到这个参议员本身,这和他是参议员又有什么关系呢?

另一种人身攻击方式,就是指责作者在相关话题缺乏权威。这里关注重点应该是作者观点到底正确与否,如果缺乏权威导致他犯错,那就把错误观点本身指出来。如果没有,那缺乏权威无可指责,好主意往往就来自旁观者。

等级之二:批评作者语气

下面等级到了攻击作者作品,而非作者,这其中最弱的还数拿作者笔调说话,比如:

“我真不敢相信作者用如此漫不经心的的语调轻视智能设计。”

尽管比直接攻击作者要好,但这也仍是很弱的一种反驳形式。作者观点是否正确比他用什么语气说出来重要多了。尤其是,语气这种东西是很难判断的,一些人觉得正常的语气,可能就会冒犯那些性格好斗的人。

所以,批评作者语气事实上等于你啥也没说。作者有可能语气轻率,但他内容正确,这总好过文风严肃却胡说八道。如果作者真有哪里不对,请指出是哪儿。

等级之三:表达反对

经过作者 - 作者语气,现在终于开始回应内容。这其中最低级形式就是简单陈述对立意见,几乎没有或很少有支撑凭据。这个阶段,也往往会和等级 2 结合起来,比如下面这样的:

“我真不敢相信作者用这么漫不经心的的语调轻视智能设计。智能设计是合理的科学理论。”

直接否定有时有一定分量。有时,仅仅将反例清楚阐述就足够看出它的正确性,但通常情况下,有证据支持更具说服力。

等级之四:就内容进行抗辩

其实上面所说的所有一切都可以被忽略,因为他们什么都不能证明,而到现在这个等级,“抗辩内容”这种形式是有说服力的,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很难说出它证明的是什么。

抗辩是一种具备依据与推断的反驳,当我们正中原作者在讨论的“论点”时,它就有说服力,但不幸的是:辩驳目标常常被瞄歪

我们经常见到两个人因为某件事争论地热火朝天,但不经意间他们就跑偏了,他们甚至有时会赞同对方,但因为争论得太投入以至于自己都没意识到。

当你觉得作者没把握到事情本质,觉得自己可以去讨论和作者观点有些微出入的地方时,你需要很清楚说明你的“视角着眼点”是有些不同的。

等级之五:就内容进行驳论

这是最强有力的反驳手段,但很少见,因为相当费力。我们所说的“反驳等级”是个金字塔,越往上走,就越难找到案例。

要进行驳论,就要引用作者说过的话,你需要找到确凿证据,也就是文章中任何你不同意、认为是错的地方,然后解释:你为什么觉得它不对。如果不能确切引用原文中自己不同意的部分,那你其实就是在和自己的假想敌辩论。

虽说要驳斥一般就要先“引述”,但就算你引述了也不一定能达到驳斥效果。有的作者先用引用原文装作有理有据驳斥原文的样子,但紧接着,就是像 0 级或 3 级一样低级的言论。

等级之六:驳斥中心观点

驳斥力度取决于你是在反驳什么东西,最有力反驳形式是直接去驳斥作者中心论点。

但尽管在反驳等级 5 这样的高级别中,当某个人提出一个小众观点并反驳其他观点时,有时其中态度使它更像是精密的情绪发泄,而不是真正的反驳。

像去找别人语法错误,或揪着一点名字或数字上的小错误不放。除非事情根基真取决于这点事,否则指出这类错误的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对方丢脸。

真正的驳斥抨击是要直中要害,要正中作品主心骨的。起码至少要有一点击中。所以真正有效的辩驳框架会是这样:

作者的主要思想是……他在文中说……(这个时候需要引用),但是由于这样几个原因这篇文章是错误的……

你在这里的引述一定要是作者点明中心思想的原话,这样釜底抽薪才是真正有效的。

“驳斥等级”的意义

现在我们有了划分驳斥等级的方法,那它又能带来什么好处呢?有一点我们需要明确,就是驳斥等级不能帮我们定输赢。它只是描述反驳方式,并不判断对错,就算是应用了驳斥六级言论也有可能完全错误

区分“驳斥等级”最重要作用,就是:它能帮我们正确评判阅读内容,特别是能帮我们识别哪些是虚假言论。

一个口若悬河的演说家或作家通过辞藻堆砌来使批评他们的人招架不住,他们用的就是一种政治家蛊惑人心的惯用手段,但我们通过归类不同反驳方式,给批判性读者打一剂预防针,让他们能一眼识破这种吹嘘计量。

这些分类标签也能帮到自己。大多数高明的不诚实都不是有意的,有些人吵着说自己不喜欢某篇文章的笔调,可能真觉得自己说到了点子上。通过“反驳金字塔”,他们可以从自己视角中抽离,更正确审视自己水平,不断领悟不断进步。

然而有力反驳的最大好处,不仅仅是会带来更高质量的对话,而是它会让对话的人更愉悦。如果你学过人际交流,你就会发现骂人远比最高级的驳斥来得更损,因为你完全不用关心,也不想去关心你究竟要说的是什么。但如果你希望你要说出点什么货真价实的东西,满嘴脏话只会妨碍你的表达。

(本文版权归硅发布所有,任何个人、组织、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