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初创公司都只是浅尝辄止,停留在“项目特色”这些表面东西,并没将目标锁定在能够改变世界的高度。我不认为这都是创业者的问题,我看到的问题是:很多“有意义”的初创公司,在寻找风投上都遇到不少麻烦。
Lorrie 硅发布
我们在硅谷@为您报道最前沿趋势
独立、敏捷的中美科技观察,硅发布微信号Guifabucom
以下短小精悍文章,来自大名鼎鼎的 Chris Dixon:美国知名博客 Cdixon 创建者、现硅谷投资机构 Andreessen Horowitz 合伙人;他个人也是 Kickstarter、Pinterest、Stripe、Foursquare、Skype 等项目早期投资者。
现在人们对初创公司有越来越多好奇和关注,但一些观察家却担心:太多初创公司都只是浅尝辄止,停留在“项目特色”这些表面东西,并没有将目标锁定在能够改变世界的高度。
最近,Founders Found 发表了一篇煽动性文章,配以副标题:“我们想要会飞的汽车,可我们拿到的却只是 140 个字符。”(意指 Twitter 是个琐碎的公司)Alexis Madrigal 也在《大西洋月刊》中说:“我们需要再定义初创公司,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典范”,从而否定了最近大热的初创公司意义。
虽然比起五年前建立起的一些初创公司,整个业界现在已经有很大提升。但像在几年前很火爆的 Tumblr、Instagram、Pinterest——也可以说,只是在我们已有思维模式上,利用移动智能做了些修饰。
不过,正如 Clay Christensen 一直强调的,这些批评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现在市场上新兴的重大创新,确实长得越来越像玩具,但像 Twitter,实际上已经改变数千万人接受信息的方式。
Madrigal 就小看了云服务的重要性,将其看作是一个互联网品牌的再造,唯一作用就是让 IT 技术员们生活简单点,却没注意到云服务很好解决了企业销售中第三方支付的麻烦,从而改变众多企业采用新技术的方法。
总的来说,我认同目前初创公司太过注重追赶潮流,但我并不认为这都是创业者的问题。我身边有不少创业者有很多有趣有意义的想法,有些可以型塑未来科技,有些甚至要打破旧有格局从而可以重构大型产业。还有一些在很重要领域,比如教育、医疗、能源上,试图解决其固有的棘手问题。
但我看到的问题是:很多这些有意义的初创公司,在寻找风投上都遇到不少麻烦。一位做突破性机器人技术的创业者最近跟我开玩笑说:如果他的机器人是在 Facebook 上的虚拟机器人,或许融资会更容易点。
当然了,他是以开玩笑心态和我说这话的。但的确他们项目需要太多资金,很明显近期都不会拿到投资。现在这个年代,只有很少一部份风投才会考虑类似项目。
PS:以下是硅发布记录并发布于今年 3 月的另一篇文章,两个有趣观点,来自硅谷比特币创业公司 Koinify 创始人 Tom Ding 在创业沙龙 JayWSalon 上的一次演讲,与上文有异曲同工之意。
“Start fast, fail fast”,这是我觉得《精益创业》里比较有害的一个观点,就是你一定要快速开始,快速失败,然后尝试不同想法,然后不停地可以换。
我觉得,这是近五年和十年特别有害的一个观点,它会鼓励大家不断尝试一些特别容易的东西,首先是特别容易“被证明”,然后是特别容易造出后得到迅速反馈,但这样一种主导想法,也很可能会鼓励你去避免一些非常大型的项目。
我举一个我联合创始人之前的例子。他原来公司叫 BlueSeed,做的是:在硅谷国际水域建一艘船,然后让世界各地企业家可以在没有美国工作签证情况下,就在这艘船上开始创建或规模化自己的公司。它还不是自己的船,是租的船,是这样一个运营模式。
那我个人非常非常喜欢这样的想法,但如果主流社会都用 Lean Startup 标准,它基本就不可能出来这种想法的项目,但往往是这样一些项目,它是整个社会特别需要,而且你自己做完后,特别会有成就感的。
所以如果创业者对某个东西特别有 Passion,其实我不觉得你一定要按《精益创业》限制自己。那涉及 App 一些项目,可能它比较适合,但还是有很多想法不适合,而且有些想法,它是在你产品 Lauch,在你最开始时可能两个月内都没用户,也不代表这个想法是错,只是可能你需要更多耐心。
我觉得这样一种浮躁或者快速心态,可能来自创始人自己,也来自大的 VC 环境。特别是在中国很多公司,因为巨大人口这样一个红利市场,这种心态,也会促使你作为创始人要做选择,包括你投资人,可能也会不断建议,要不要做点快速来钱的,不要做这些特别五年、十年的。
另外,我觉得还有一个跟这点有相关性的是:最近几年,其实是很长期一段时间,至少是从 VC 角度,它会特别喜欢说:我们要解决的是这样一个问题的“痛点”,然后这个市场是一个值多少多少美金的市场,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家也很喜欢重复类似的话。
但什么叫“痛点”?其实大部分这种跨度比较大的产品,它们通常初期表现方式,都是找不到一个具体痛点的,比如“iPhone”。iPhone 解决什么痛点?至少当时看,也没什么特别具体的痛点。再包括互联网那时候,也没人用 email,所以这种比较大跨度的产品,它们方式通常都是展示一个特别美好的 View,那这种 View ,只有大家成功地生活在这种状态时,才能意识到它价值。
(本文版权归硅发布Guifabu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