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口、投资两大动力熄火,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背景下,刺激消费成为稳增长的主要内容之一,远未充分发展的消费金融则是重要抓手。
作者:杨才勇 李耀东 李烨·零壹研究院
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再次提出,支持发展消费信贷,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成立消费金融公司,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推广至全国。
在出口、投资两大动力熄火,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背景下,刺激消费成为稳增长的主要内容之一,远未充分发展的消费金融则是重要抓手。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达18.2万亿,在全部贷款中占比为19.6%,较去年底提高0.8个百分点。实际上,新千年以来,除个别年份外,消费信贷的比重一直在持续上升。不过与欧美发达国家50%左右的比例相比,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比重仍然明显偏低,未来消费金融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还远未充分发展的信用消费金融领域。
各方力量抢食消费金融市场蛋糕
面对规模和潜力都如此庞大的市场,电商、银行、消费金融公司、P2P平台、分期网站各方力量热潮涌动。
“双11”当日,京东白条用户同比增长800%,占商城交易额比例同比增长500%。其中,白条客单价达800元,白条分期客单价达1500元。首次参与双11的蚂蚁花呗,在前半小时交易额就达到了45亿,全天交易总笔数6048万笔,占支付宝整体交易8.5%。而苏宁的“任性付”环比“苏宁818购物节”增长576%,任性付分期消费金额增长836%。
电商消费金融产品借力“双11”着实火了一把,传统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布局。例如:
中信银行早在2013年就开始在原先零售业务部的基础上,逐步将信用卡、消费金融部、小企业部、财富管理部纳入大零售板块,全力推进消费金融业务。
今年3月,平安宣布将旗下多个相关业务,整合成一个统一的“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并立志于打造“中国最大的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之一”。
6月18日,工行个人信用消费金融中心挂牌成立,这个新成立的一级部门,将整合工行全行的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业务,全面发展无抵押、无担保、纯信用、全线上的消费信贷业务。
作为专业正规军的消费金融公司也相继成立,11月20日,第11家获批的“中邮消费金融公司”在广州正式揭牌成立,今年以来已经成立了5家消费金融公司。
此外,数量众多的P2P平台、分期类网站等也在进入这个市场。例如拍拍贷于2013年3月推出网购达人标,为有信用的经常网购的用户提供专属的小额信贷。人人贷的小额信贷产品“工薪贷”,主要针对月收入在2000以上的年龄在22-55周岁的正式员工,其借款用途多为装修、结婚、买房、买车、教育(进修、出国留学)、其他消费等。
众多的消费分期平台更是遍布于大学生、蓝领、租房、装修、旅游、教育等各个人群和领域。包括火爆一时的分期乐、趣分期,声名鹊起的“买单侠”,等等。事实上,仅在大学生分期消费领域,目前的业务规模已经达到数百亿元。
目前的消费金融填补的是个人信用空白市场
消费金融市场异常热闹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空白信用市场。信用卡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信用消费业务,但截至2014年底,我国信用卡发卡量只有4.55亿张。根据银协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过去一年,信用卡活卡率仅为58.7%,这意味着实际用卡人数更少,加之一人多卡的情况较为普遍,乐观估计,全国实际使用信用卡的人群也就在1~2亿之间。央行的征信记录也可以说明这一问题,截至9月末,央行征信系统已经收录8.7亿自然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为3.7亿人,可形成个人征信报告、得出个人信用评分的仅有2.75亿人。
以上数据说明,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非常不健全,绝大部分人群事实上缺乏信用记录。从这个角度看待目前熙熙攘攘的消费金融市场,可以发现传统银行无非凭借资金、客户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欲继续占据市场主体地位;电商平台则利用庞大的网络用户流量及数据,迅速成为线上消费金融的领头羊;初创型的平台则更多以某个垂直领域为入口切入这个市场。消费金融的服务对象大部分都是缺乏信用记录的人群,以赊购、分期付款等方式为其提供类似于信用卡的服务。
但这种业务模式和逻辑与单纯的个人信贷并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创新也仅限于让更多人享受到了金融服务,并且通过互联网提高了其便利性,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比较粗放的数量扩张模式。特别是在风险定价这个核心要素上,基本都是基于消费者个人的综合信用评估来提供服务,更多考虑的是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并未结合不同的消费场景提供更加精细化的金融定价服务。
消费金融还缺什么?
狭义的消费金融简单来说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服务。与生产和经营性贷款不同的是,消费贷款具有更加丰富多样的场景,不同人消费不同的商品和服务,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诉求,这就决定了不同消费场景具有各自独特的风险特性。举个简单例子,消费者攒钱办婚礼和去旅游,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导致收入下降,消费者更可能牺牲掉旅游消费而选择办婚礼,这就意味着相对于旅游,婚礼消费的风险更低。
这就构成了消费金融区别于其他金融服务的重要特征,并且也是消费金融进行精细化风险定价创新的关键所在。由于精确了解用户借款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并可根据这些商品和服务的特点(包括用户消费的迫切程度、商品和服务的使用周期等)实施更加有效的风控措施、追偿手段,用户的还款意愿和违约成本与其所购买的商品、服务紧密相连,因此其实际借款利率应与消费内容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
目前的消费金融,特别是消费信贷业务很少反映这一特性。无论是央行的征信系统,还是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征信,重点都是描述消费者个人的综合信用特征,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给予消费者不同的信用额度,不同人的借款利率普遍是相同的,即使稍有差异,总体上也比较粗放,精细化程度远远不够。
评估一个人的信用风险,可以分为两个维度: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还款能力与一个人的收入、资产等情况相关,只要能获得借贷者足够的信息,例如他的收入、支出、当前的负债情况等,评估起来并不困难。但还款意愿就很模糊,较难量化,它更多取决于违约成本的大小,即如果借钱不还的话,借款人会受到怎样的“惩罚”,既包括金钱、物质上的“硬惩罚”,也包括精神上、社会关系上以及未来行为上的“软惩罚”。
例如目前蚂蚁信用系统记录了相关个人的信用历史,如果借款人产生不良信用行为就会影响以后再享受蚂蚁提供的其他金融服务。这实际上是通过信用约束,增加借款人的违约成本从而提高其还款意愿。不良信用记录对借款人未来生活影响越大,这种模式自然就越有效。但对于没有接入该系统的违约行为就几乎就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并且这种信用违约成本只能降低整体的违约概率,而无法进行差异化的控制。
如何根据消费场景进行精细化定价?
这个时候,消费场景的特性就能够派上用场了。在前面提到的例子中,婚礼消费违约的风险之所以低于旅游消费,本质上在于消费者面临两种场景的选择时所承担的违约成本不同,不办婚礼,天都会塌下来,而不去旅游,无非是少发几次朋友圈而已。它背后的因素实际上是需求弹性,越是刚需的东西,得不到或者失去后受到的惩罚就越高,因此违约的可能性就越低。
由此,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需求弹性越小(越刚需)的消费品,一般对应着越高的违约成本,针对这类消费品提供信贷服务,其风险就越容易控制。理论上,这类借款的利率就应该低于需求弹性大(不那么刚需)的消费品。
当然,这个结论还不完善,如果消费者的还款时间是在婚礼和旅游已经完成之后,那么消费本身对借款人产生的约束作用已经消失,借款人不还款的违约成本只是被光头大哥骚扰和不良的信用记录而已,不会受到“硬惩罚”。要对违约施加“硬惩罚”(不还钱就让你消费不成),我们还必须考虑消费周期。
仍以婚礼和旅游为例,旅游的周期都很短,想让消费者在旅游之前把钱都还回来,“威胁”消费者如果不还钱就让他游不成是不现实的。但是婚礼的周期普遍旷日持久,从付款到选酒店,从拍婚纱到办酒席,从收份子钱到晒视频,一方面存在着边消费边付款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大量进行风险控制、提高违约成本的环节和抓手。因此,婚礼分期消费的理论违约风险更低。
由此可以得到第二个结论,消费周期越长,越有利于进行精细化定价。其原理是消费价值分布在消费周期中的不同时点,借款人的违约硬成本取决于剩余周期中的未消费价值。特别是当消费价值越集中于消费周期的后端或者前后的消费价值联系越紧密(就是后面的东西得不到,前面的东西得了也白得),其违约成本就越大。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消费信贷产品的合理设计,以及与消费品供应商联合施加的风险控制。
以整形美容为例,前期的手术属于消费周期的一部分,但后期的康复护理同样至关重要,如果缺乏后期的康复护理,即使前期已经实现的消费价值也可能失去意义。
联合以上两个结论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消费品的需求弹性越小、消费周期越长、剩余消费价值越集中于时间段的后端,消费信贷的风险就越小,其风险溢价就应该更低。依据这个原则,不同的消费场景完全可以进行不同的风险定价。
当然,需求弹性和消费周期只是消费场景的两个维度,实际消费场景的复杂程度远不止于此,进一步分析消费金融的精细化定价还有许多工作,我们在此只是分析了其中部分维度,提供一些供参考的思路。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将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这对于尚不具备资源优势的小平台来说可能具备重要意义。
目前一些垂直消费金融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精细化定价的案例。例如有装修分期平台,通过对接银行与装修公司,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年利率低至3.58%纯信用分期贷款,这一利率甚至比住房抵押贷款还低。装修的信贷利率之所以能如此低,和装修的需求弹性小(只要买房特别是首套房,必然需要装修)是相关的。该平台同时要求借款人社保在缴且连续一年以上,并且有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信用记录等。分期平台与装修公司合作赚取获客返佣也可能是低利率的原因。
另外,一些职业培训项目甚至推出了0手续费的分期服务。学员可以从消费金融公司借款并在两年的学期内分期偿还。这一场景中提供金融服务的优势是消费周期长,可以和还款周期进行的完全的重合,从而很好的进行风控。当然,0手续费并不是真的不要钱,可能是培训机构出让一部分学费作为获客成本支付给消费金融公司。如果学员中途违约,培训机构也可以将尚未实际产生的学费退换给消费金融公司。
消费金融有望成为弯道超车的真正起点
我国的消费金融,尤其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源于以下三个既定趋势:
1)消费正日益取代投资和出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消费规模将在未来长时间内维持高速增长;
2)消费由线下向线上的迁移仍处于上半场,庞大的消费市场仍在源源不断的转向线上,互联网消费仍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3)我国经济明显的处于“金融化”阶段,金融行业增加值在发达省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上升。
以上三个趋势决定着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高速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当下,必然长期维持。宏观、微观环境都给消费金融的施展提供了巨大的战略纵深空间。考虑到国内在互联网消费方面几乎与发达国家位于同一起点,而消费金融远远落后于后者,这事实上意味着消费金融能够成为我国金融行业弯道超车的一个真正起点。
如同国内电子商务的大爆发催生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企业,并开始在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设施方面占据有利位置。我们认为:消费金融的爆发同样有可能使得我们在企业体量、运作方式方面获得长足发展,并推进风险定价、风险管理方面理论与实践上的实质性创新,为互联网改变金融做出实际贡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