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不掉的“大别墅”里住的不仅是“大财主”

“禁墅令”实施十余年来,以各种手法运作的“擦边球”项目层出不穷,暴露出城市用地资源浪费乃至规划落实乱象。

文|郭元鹏

城建用地日渐稀缺、人地矛盾突出正成为众多城市发展的症结之一。根据规定,我国各地国土及规划部门早在2003年已明确停止别墅类用地供应。然而,“新华视点”记者在部分用地趋紧城市周边调查发现,低密度、大占地、高标准的在售别墅项目越来越多。“禁墅令”实施十余年来,以各种手法运作的“擦边球”项目层出不穷,暴露出城市用地资源浪费乃至规划落实乱象。(12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

风景区的别墅带,生态园的别墅群,大堤上的别墅圈,中心城的别墅楼。当这些禁令之下的一栋栋别墅违规崛起的时候,不知道“禁墅令”是否已经羞红了小脸蛋?答案是否定的,“禁墅令”不仅没有啥不好意思的,还依然故若罔闻。

有人说,禁不掉的别墅群,是因为有市场,社会上这么多有身份的人,他们有能力住在别墅里,这反映出的也是市场需求,因为大别墅里住的都是大财主。不错,大别墅里住的自然是有钱的大财主。不过,这也只是表面现象。明里,大别墅里住的是大财主,实际上却不仅是大财主。大别墅里还住着什么呢?

住着“土地财政”。地方政府最关心的是什么?就是财政数字的积累。对于财政数字来说,无疑土地收益是最快的捷径。工业、农业、商业,这些行业固然能给地方财政带来收入,但是与出卖土地相比,那是没有可比性的。土地一拍卖,也就成了一个个地王了,有了地王就有了财政的帝王。有了财政的帝王,也就有了为官的帝王。“土地财政”不是良性的发展,如果对于官员的考核,不是只看财政数字的积累,而是看资金的来源又会如何?当中央鼓励降低房价的倡导遭遇了地方阻力的时候,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已经相当严重了。

住着“权力嚣张”。既然别墅是不允许建设的,那么这些别墅群能都是没有各种证件的吗?在北京同时开发和销售的别墅群有100多家,这些别墅群的开发商不可能都是偷偷摸摸进行的,必然会有很多开发商已经拿到了有关审批证件。那么,究竟为何对上级规定视而不见?违规审批、违法审批,嚣张的是手里的权力。当我们的权力不能被关进笼子里的时候,当即使关进笼子里却不落锁的时候,当即使落了锁却把钥匙交给不作为、乱作为的官员的时候,“禁墅令”岂能不是摆设?

住着“追责不力”。我国对别墅用地供应的限制始于十多年前。早在2003年发布的《关于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紧急通知》就要求,优化土地供应布局和结构,停止别墅类用地的土地供应;国土资源部、住建部2010年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规定严格限制低密度大户型住宅项目的开发建设;此后《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规定各地须明确停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土地供应。这么多规定为何都形同虚设?主要的问题是追责不力,更主要的问题是制度成了摆设。

“禁墅令”十年之痛应追究文件发布部门责任。禁不掉的“大别墅”里住的不仅是“大财主”。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百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长按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订阅微信公众号 maisixiang1,成为整百订阅用户,将获赠一本我的签名本新书《摸着历史过河》。礼物都准备好了,就等你出手了。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