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音频:放开眼球的价值

衣食住行、耳闻目睹。移动互联网一路攻城略地,已经占领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所以才形成了对“目睹”最大限度的商业榨取,即“眼球经济”。只剩下了一块未经开垦的价值洼地:“耳闻”。

有许多段子和漫画作品都讽刺了移动互联网的反面和弊端:

“本餐馆没有wifi,请把目光放回你的wife身上”;

“百年前人人躺着吸鸦片,百年后人人躺着玩手机”;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

……

所以,很长时期以来,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说这些讽刺漫画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那么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内容,及其人们从它们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当中挖掘出来的商业价值,是不是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偿失、适得其反?该如何避免商业利益对生活权益的侵蚀和争夺?

这个问题从一封邀请函得到解答。

10月22日,蜻蜓FM、喜马拉雅FM、多听FM将联合举办一场“移动音频媒体价值白皮书发布会”,而组织者,则是国内领先的第三方营销数据技术公司秒针系统。

衣食住行、耳闻目睹。这是两个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成语,也是对生活内容最提纲挈领的概括。从PPG凡客,到天猫京东,从糯米到美团,从搜房到携程、途牛,从Uber到滴滴,移动互联网一路攻城略地,已经占领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所以才形成了对“目睹”最大限度的商业榨取,即“眼球经济”。只剩下了一块未经开垦的价值洼地:“耳闻”。

其实早在电视传媒时代,作为广告的核心价值,注意力的关键作用就已经被广泛认可。然后自从《注意力购买者》一文提出了IT产业最著名的“注意力经济”概念之后,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在围绕它做文章。从发展的方面来看,正是对注意力的合理聚集和利用,才滋生了互联网最广泛的商业模式——“免费”;而免费,则反过来又不断地促进互联网的进一步扩张;两者形成了积极的正反馈回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PC的弱化和智能手机的强势,原本作为注意力经济的形象化同义词“眼球经济”开始变得狭义化,演化成了集中的视觉交互,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在我看来,对“耳闻”的妥善发掘不仅是一个有利的价值洼地,而且能够在相当程度上解放眼球,减轻移动互联网对生活的侵蚀。

移动音频对眼球的解放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安全系数,在嵌入商业内容的同时无害于正常的行动。无论是开车,还是地铁、公交,乃至所有的碎片时间,都是这样。所以移动音频从诞生之日起,就以极快的速度对移动互联网进行着渗透。据媒体研究统计,截止去年年底,我国移动音频媒体(包括所有的移动电台)受众已经超过1.8亿,网民渗透率为32.4%,预计到2015年底,受众规模将突破3.5个亿,渗透率接近60%,而且从使用行为上,移动音频与视频比较,具有时间更长、频率更高的突出特点。

著名英国经济史学家阿什顿对产业革命当中创新行为的规律有过这样的总结:“创新是一个行业接一个行业地进行的。有时是一个行业对另一个行业的模仿,有时一个行业的发展是另一个行业发展的前提。它们往往相互作用、互为条件,说明技术创新存在充分的关联性”。放到今天来看,移动互联网的成熟是移动媒体发展的前提,而移动音频媒体则可以算是对移动视频媒体的模仿和替代。大数据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能够通过细致的算法对消费人群进行周密的细分和管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消费行为的预测。

大家都熟悉,通俗喜剧电视当中常常听到一种叫作“罐头笑声”的东西。就是在某些事先假定的滑稽对话和场景之后,观众会听到预设的笑声和掌声。这种笑声和掌声,好像发生在戏外,好像就在观众的身边。它仿佛在提醒观众,何时该笑,何时该鼓掌。那么对于认可该剧的观众,“罐头笑声”有着潜移默化的习惯影响和审美诱导。即使是一天劳作之后疲倦不堪的观众,一旦坐到电视机前,也会在客观上享受一段放松时光的同时,明显受到这种诱导的作用。不难理解,经过大数据管理的移动音频媒体,在解放了眼球之后,对受众也具备类似的潜意识影响力。

蜻蜓FM是我常听的,据我所知喜马拉雅和多听也有不少的忠实粉丝。对视频媒体而言,行业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价值评估体系,相信随着移动音频评估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下一个广告营销价值爆发的媒体形式必定会在移动音频中产生。而这个价值,经过刚刚的分析,我们已经明了是健康和可持续的,不可能陷入最近时期微商所广泛遭遇的那种质疑和危机当中。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