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互联网的“外行”比传统媒体的内行对于传统媒体的转型更有优势
两年前,当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以个人身份斥巨资2.5亿美元收购下《华盛顿邮报》时,很多人还在怀疑贝佐斯这个“外行”能否成功改造《华盛顿邮报》,转眼间两年已过,贝佐斯交上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昔日深陷亏损困境的《华盛顿邮报》,数字新闻消费增速超40%、移动端读者增长近70%,2015年10月,以6690万的访问量一举超越《纽约时报》(6580万),同比增长59%。《华盛顿邮报》的转型路径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外行”其实才是真内行
在互联网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当下,一切都在快速变革中,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墨守成规,就是自我变化速度赶不上互联网的变化速度都可能被淘汰。因此,之前的成功经验可能已经落后,传统媒体的内行可能已经彻底沦为互联网时代的外行!
其实,互联网时代盛行的就是“外行”打劫。苹果这个“外行”颠覆专业户,以IPOD颠覆了传统唱片业,以IPHONE颠覆了诺基亚公司;谷歌、百度等颠覆了传统媒体业;阿里巴巴则颠覆了传统零售业。而且颠覆性的互联网公司多从边缘地带出发,之前根本不在传统产业的视野内,但是等其一旦发现威胁,则已经成燎原之势,很难扭转这种趋势了。
贝佐斯在报纸方面是个“外行”,但是其在互联网领域是毫无疑问的大拿与专家,正如其言:“我不懂报纸,但我懂互联网”。也正是因为贝佐斯在报纸领域的涉猎较少,也使得其没有太多的传统负担,才能够真正按照互联网的规律彻底改造《华盛顿邮报》,正所谓“一张白纸才能画出最美好的图案”!
坚持长期战略目标
互联网产品本身就是一个大投入、长期培育的过程,贝佐斯更是一个坚定不移推动长期战略实施的高手,他在发展亚马逊的过程中,并不把公司的市值当成首要目标,而把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当成根本目标,亚马逊曾花费超过60亿美元的巨资在研究和开发工作上,是同时期苹果的两倍。
当然,传统媒体的转型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要维持现有业务的正常运作,更要探索出互联网新业务,这就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坚韧的毅力。
巨资投入
在传统媒体深陷困境的当下,由于自身已经缺乏足够的造血功能,需要没有巨额的资金投入,则根本难以实现自身的转型。而由于互联网与传统媒体在资源上能够形成有效的互补,则互联网对于传统媒体无疑是最好的金主,如贝佐斯个人出2.5亿美元购入华盛顿邮报,再如阿里巴巴在国内传统媒体的收购和投资中的大手笔,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媒体的资金压力,这也能够更好地保证了采编人员和工作的稳定。
在传统媒体纷纷裁员、降薪的当下,正是因为有充足的资金做保障,亚马逊不仅没有裁员,而是雇佣了更多记者去生产内容,为记者报道突发事件、追踪独家新闻等具体业务上提供更多的保障,让他们肩负起更重大的报道责任,并不仅仅是扩充技术和营销团队。
高度重视技术、导入用户
互联网巨头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庞大的用户,而这恰恰是传统媒体最为匮乏的,互联网巨头收购传统媒体后,不仅可以为其提供先进的技术而且可以为其导入巨量的用户。贝佐斯利用其早期的一项技术极大地改进了《华盛顿邮报》的用户体验,这项技术是一款用户自定义模板软件,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加载代码,进而提升页面加载速度,得益于这项小技术,《华盛顿邮报》页面加载时间比原先减少了85%。此外,贝佐斯组建了225人的技术团队,在纽约开设了专门的设计及开发办公司,以创造面向未来的新闻产品。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贝佐斯高度重视采编与技术人员的“混”,进而实现面向用户的业务通,在《华盛顿邮报》的新总部大楼里,工程师与记者比邻办公,而未来,记者、编辑、销售和技术开发将混搭成高度集成的数字新闻团队。
亚马逊有巨量的用户,贝佐斯更是会不遗余力地加以整合,在kindle上已经免费发布了两年之后,现在《华盛顿邮报》将向“亚马逊尊享会员”提供6个月的免费试用期。借力亚马逊平台,《邮报》将收获5000万美国用户,未来很有可能再增加4000万国际用户。此外,贝佐斯还持开放、合作的态度,选择与苹果News App等聚合型新闻阅读应用“做朋友”,目前是苹果News App上为数不多的主要“内容供应商”之一。
其实,特别想说的是,找到一个真正懂得未来的“外行”金主可能是传统媒体转型的一条捷径。
原载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