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NBA分区决赛:热与马刺晋级史

2014年东部决赛复盘

2014年东部决赛复盘

哪怕在步行者取下东部决赛第五场,把比分扳到2比3后,你还是看不出他们能击败热来。最简单的思维法当然是:“勒布朗被哨子吹得13分钟5犯规,全场只打了24分钟;而保罗-乔治下半场打出职业生涯典范之作;如此一加一减,步行者还只能堪堪险胜热;到了迈阿密主场会如何呢?”结果我们看见了:迈阿密没给步行者留机会,一个飓风扫荡,解决了问题。

于是步行者的2013-14季,就此结束了。

实际上,就在东部决赛第一场后,步行者还握有全部优势:他们赢了第一场;他们的内线打得热毫无还手之力;但之后五场,风云突变。步行者举手投足,无不被热压制。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呢?

以下是答案:

步行者赢第一场,两个细节。其一是大卫-韦斯特的挡拆。

热的防守,出了名的断头台:夹击持球恶狠狠,坏处就是外漏弱侧三分,内丢后场篮板。所以见血封喉的三分手,如蒂勒托维奇,如乔-约翰逊,如丹尼-格林,如加里-尼尔,如杰森-特里,都在热身上威风过;希伯特和钱德勒如今领工资吃香喝辣,也得亏当年在热禁区里肆虐一时的表现。就在东部决赛第一场,步行者屡屡打韦斯特的挡拆,被夹击后吊传,于是步行者局部四打三。韦斯特自己11投8中得到19分,外加分球弱侧、转移内线,频频把球送去找希伯特——于是第一场希伯特在迈阿密内线胡作非为,得了13个罚球。

其二,就是步行者的pinch post战术。虽然他们玩这个,远不如阿德尔曼系火箭和森林狼玩得那么左出右入、游出切进,但靠着两个内线的递手传球和高低位塞球,保罗-乔治单靠在高低两个掩护之间走位,就能获得空间。

但第二场之后,热学聪明了。

一个堪称伟大的改变是,东部决赛第二场后,热终于改变了他们千年不易的防挡拆策略:从先前永恒的对球夹击,变成了边线依然夹击、中路则用延阻+返位。不难理解:边线视野狭窄,夹击依然有效;中路则视野太广阔,一旦让韦斯特在罚球线拿球,想投就投想传就传,这个破绽卖得太大了。这后面的深层意义在于:热已经老了,没法像2012年那么决死压迫拼全场了。

但对付步行者,这点战术依然有效:原先热是卖个破绽夹击你,如今是审时度势夹击。步行者原本就靠热卖破绽来获得空位机会,如今这点被掐,只剩单挑了。比如第五场赢球,步行者全场也只有13次助攻,全是靠单挑制胜了。

进攻端,热的另一个举措:波什原本已经像恐龙化石似的,被埋进了大冰川;但从第三场开始,波什被解冻了。系列赛后三场,他的得分:25、20和25。

热先前忌惮希伯特,所以落了阵地战,大家都绕着希伯特走。波什放在三分线外,当作牵制点,却经常被遗忘,所以波什每逢打步行者都跟空气似的。但近来,显然热动脑筋了:一个点放着,不用白不用啊。

步行者怎么用韦斯特,热就照样用波什:围绕他的罚球线策应,做弱侧转移后pinch post;你希伯特不防出来呢,就让波什中远投;你希伯特防出来,步行者禁区空了,热就让韦德们抄后门;再配合波什做完掩护后的内切和前场篮板,全队百花齐放的抛射——这就把希伯特给破了。

热变了那么多套路,而步行者毫无调整。此消彼长,热的优势也就明显起来。于是系列赛后四场,步行者完全没有翻身余地了。。

于是,回到步行者的问题。

如今归咎这个赛季的得失,自然会从格兰杰交易特纳这个节点说起。但实话实说,即便格兰杰在,步行者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不算小。

只看场上,步行者的问题一目了然。防守端依然联盟顶尖,但对付全三分阵容就干瞪眼;进攻端基本很糟糕,有三个可靠的得分手(史蒂文森、乔治和韦斯特),却谈不到体系;站位、空间拉开和转移球都慢,所以无法如马刺和热似的,轻松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空位投篮。所以逢乔治手感好时(比如对奇才第四场、对步行者第五场)还有戏,总体而言,进攻是看天吃饭。

很现实的事情是:

韦斯特是个轴,但毕竟不是诺阿。

希伯特一遇到下盘强硬的防守者就瘫痪。

乔治-希尔转移个球投个三分弱侧突进尚可,组织就谈不上了。

剩下两大王牌:

史蒂文森是个技巧娴熟,什么都能干的小子,但他担当不起组织者这活儿——而且他粘起球来不管不顾的。

保罗-乔治能空切,能绕掩护跳投,能持球突破,但论组织还不如伊格达拉,更遑论勒布朗级别的指挥官。

场下面的事,我们无从知晓了。但能确认的是,步行者的更衣室已经乱了。史蒂文森跟全队关系都很缭乱,至少希伯特跟他是无法快乐的玩耍了;保罗-乔治依然有血气和野心,但他没法统领全队;这种情绪的起伏,让步行者极不稳定,无论沃格尔如何跳脚咆哮,步行者都紧不起来。他们本身不是支天才的进攻球队,依靠的是坚硬防守和韦斯特、乔治、史蒂文森带起的冷酷悍气。当这股悍气时不时被内部矛盾震散时,你就无从下手了。

所以,2014年步行者的败北与去年不同。2013年,你依然能够以“步行者还年轻,只要继续提升,就能击败热”为话题,但2014年,我们看见了步行者的瓶颈。他们需要一个新阵容(史蒂文森和乔治-希尔必须有一个被撤下,全走了都不意外),可能需要一个新教练(沃格尔依然是个好教练,但他跟现有班子的关系已经恶化了);但是希尔和希伯特的大合同又是绝对交易不出去的。

十年前,步行者也面临着类似问题:小奥尼尔、阿泰斯特领衔,米勒压阵,那支步行者眼看要统治东部,却被奥本山事件摧毁。没有办法:技战术的缺陷,是可以靠进步和默契来调整的;但内部一旦出了问题,只能当机立断,不能迁延。可惜的是,作为一支成型仅仅两年、常规赛刚爬上东部之巅的队伍,这种拆解更迭,未免来得早了点。

————————————————————

2014年西部决赛复盘

邓肯说:“这是段难以相信的旅程。”

说这话前,他刚以38岁之老躯,在西部决赛第六场加时连取7分,让马刺击败雷霆,4比2晋级总决赛,马刺队史第一次双数年、也是连续第二年总决赛之旅。

实际上,这也是今年西部决赛第一次出现纠缠的局面——此前五场比赛,比赛都在前三节决定胜负,惟独第六场,不但犬牙交错,还打了加时:一波三折,莫此为甚。

西部决赛前夜,马刺优势甚大:虽然常规赛雷霆横扫马刺,但马刺爱在常规赛装死这点,大家心知肚明;何况伊巴卡受伤,令雷霆大厦倾塌。马刺遂轻取前两阵,法子也不繁复:针对帕金斯打挡拆(欺负他步子慢),放科里森和亚当斯中投(欺负他们没设成),索夫罗萨没接球前就当没他这个人(等他接了球再补位不让他投三分,知道他出手慢又没有突破上篮技),轻而易举,把雷霆刷了2比0。

但是第三场,风云突变:伊巴卡回来了。此外,布鲁克斯教练又变招,把索夫罗萨按下首发了。

西部首轮打灰熊,雷霆2比3落后时,就曾经藏起过瑞士人,让巴特勒首发。巴特勒论防守论跑跳,都不及瑞士人,但有射程能牵制,是其一长。雷霆对马刺前两场,帕金斯、科里森和索夫罗萨三大首发都没射程,马刺得以肆无忌惮夹击威斯布鲁克和杜兰特;第三场开始,伊巴卡替下科里森,雷吉-杰克逊替下索夫罗萨,于是首发阵容里多了两门中远距离火炮,进攻火力全开,尤其是威少爷的持球突破,就此翻身得自由:

于是,马刺和雷霆被翻到了2比2。

当是时也,马刺的局势很是麻烦:分数打平,伊巴卡归来,雷霆似乎找到了击败马刺的打法,系列赛深入到第五场,简化成了三场二胜。

于是波波维奇出了招:第五场,他派出了马特-邦纳首发。

放弃了此前对小牛系列赛纵横无敌、对开拓者系列赛锁死阿尔德里奇的斯普利特,甚至没有用迪奥,而是用邦纳。要知道,邦纳上次为马刺首发,还是一年零三个星期之前的事儿,此前18场季后赛,邦纳有12场得了0分。

然后马刺就117比89血洗雷霆,取下了第五场天王山之战——虽然邦纳第五场17分钟里只有0分0篮板0助攻2犯规而已。

因为波波维奇果断任用了邦纳/迪奥这样能在三分线外运动的胖子,或者说空间型4号位(stretch 4),把伊巴卡调离了禁区。这两个灵活的胖子在三分线附近晃荡,远射、转移球、面筐运球、高位策应,让伊巴卡无法蹲守禁区,见一个盖一个。雷霆先摆小球阵容占了优势,但马刺跟着摆,情况就变了。

此外,从第五场开始,波波维奇的两个举措:

全场贯彻用莱纳德防威少爷,而用格林/吉诺比利跟杜兰特。

——用小个子防杜兰特,显然是从灰熊斗雷霆之战,托尼-阿伦防杜兰特的战例里得到灵感,但马刺更大的用意,显然是省出莱纳德,对付威少爷。虽然莱纳德也防不住威少爷的急速突破和绕掩护中投,但他能用长臂遮盖威少爷的传球线路,逼威少爷把球运起来——一旦威少爷决定独自运球单打,马刺就好打多了。

实际上,到第六场,马刺依然是这套战略,但雷霆已经学聪明了。他们大胆收缩,放邦纳/迪奥远投机会,逼马刺直接快速投篮,而不让马刺渗透篮下,等于直接摘掉了邓肯和帕克的袭篮威胁;而马刺一旦远射失准,雷霆就地反击。所以第六场上半场,雷霆还49比42领先7分。

但之后,波波维奇再次出招:

第六场第三节,马刺开始以迪奥为主攻。这听来有点滑稽,但全场最胖最没谱的肥鸭子,主宰了比赛。由于迪奥对位雷霆任何球员都是个错位,由他展开的进攻和转移球让雷霆眩晕;帕克因伤下场,反而让约瑟夫/米尔斯疯狂的奔袭施展,雷霆被这波怪阵打得措手不及。第三节末,马刺找到转移球手感,吉诺比利、迪奥、格林同时在场,大空间战略打出一波13比2,得到领先优势。虽然被雷霆的第四节突破+罚球战略扳平,但好歹,马刺占据了主动权。

然后就是加时赛:邓肯连续单挑伊巴卡得分,而马刺施展对球施压,逼两位王牌一个又一个跳投。到了那个地步,无道理可讲,只看心志和坚毅度了。

于是迎来了马刺连续第二年总决赛。跌宕起伏的系列赛,时势转圜的系列赛,主角依然是双方各自注定名垂青史的巨星,但转变势头的却是伊巴卡、杰克逊、邦纳和迪奥们。如果系列赛前说,“邦纳的首发会让杜兰特和威少爷们吃瘪”,谁会相信呢?那,这就是“难以置信的旅程”了。

————————————————————

剩下的,就是迈阿密热VS圣安东尼奥马刺了。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