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将马拉松成绩提高10分钟

在2013年哥本哈根马拉松,万米实力相当的两组选手,采用这一策略者平均完赛成绩为3:38:31,比对照组快了10分55秒——4.7%!

参加马拉松比赛时,每个人的补给习惯各不相同:有的逢补给站必进,有的只进几次,有的自带补给,也有全程42公里跑下来不吃不喝的神人。

不过,多数实验室的研究表明,比赛途中摄入补给的选手成绩会好一些。但这些研究主要在室内的跑步机上进行,并未受到实战检验。

去年,一个瑞典科研团队专门对补给策略展开“田野试验”,结果相当惊人。

他们选择从2013年哥本哈根马拉松的参赛者中,选出28名非精英选手(但水平也不弱)。

比赛前7周,让这些人参加万米跑测试,平均成绩在45分40秒左右。

他们被分为实力大致相当的两个组。

第一组14人,平均年龄33.6岁(±9.6岁),平均身高183公分(±9cm),平均体重77.4公斤(±10.6kg),万米平均成绩45:40(±4m32s)。

第二组也是14人,平均年龄41.9岁(±7.6岁),平均身高179公分(±11cm),平均体重74.6公斤(±14.5kg),万米平均成绩45:44(±4m37s)。

在2013哥马比赛中,第一组可以自由选择何时补给、补给物及数量。

第二组则采用“基于科学依据”(scientifically based)的补给策略:

1)比赛开始前,喝200毫升水,吃两个能量胶(含20克糊精和葡萄糖,0.06克钠和0.09克咖啡因)。

2)比赛进行到40分钟时,再吃一个能量胶。

3)此后每20分钟吃一个胶,每小时吃3个。

4)每小时补水750毫升。

在哥本哈根马拉松的终点线,这两种补给策略的效果相差明显:

第一组平均完赛时间为3:49:26(±25m05s),第二组为3:38:31(±24m54s),比前者少用时10分55秒,快了4.7%!

两组选手出现胃肠不适症状的比例都不高,而且彼此差别不大。

当然,这一试验并不完美:第二组选手可能受益于安慰剂效果——心理暗示作用。

不过,这毕竟是一次真实的试验,其结果也证实了实验室的发现:中途补给有助于提高耐力比赛的成绩;补给计划应在赛前制定好,并严格执行。

本文取材自美国Runnersworld网站的报道。笔者对照研究论文摘要,纠正了文中一个明显错误(将每组选手误作7人)。

下次你跑马拉松时,不妨试试这个办法。但不管效果如何,赢家至少有一个:能量胶生产商。

笔者算了一下,按此补给策略,跑一次马拉松至少要吃胶11个,而很多中国马拉松参赛者的补给策略不过是:20公里过后,每5到10公里吃一个——最多才5个。

你还要花不少时间撕胶、吃胶和喝水。以338的马拉松成绩,吃一个胶的间隔20分钟可以跑将近4公里——基本上逢水站必进。

希望你买得起能量胶,而且不至于吃到反胃:)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