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门罗:钻探出生活深渊

一个隐蔽的也是永恒的主题,也在这些小说里反复出现:被小镇拴住的人们内心的崩坏。他们总是因为贫穷、被家人拖累、缺乏能力和勇气,或者热爱小镇等等原因,停留在小地方,内心深处却满怀渴望,以为生活会被某个机

政治强人能崇尚文化艺术,让人欣慰,这无疑是一个民族的幸运和力量之所在;因为,权力崇拜可以产生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安定和秩序,但如果没有文化崇拜的平衡,那么权力将不可避免地使这种秩序僵化成阻挡民族进步的桎梏。

在俄罗斯,强势而又崇尚文化艺术的帝王,彼得大帝是第一人——他的强悍和攻击性不仅屈服了邻国,还亲手杀死了持不同政见的儿子。但就是这个政治强人身上,却有着对文化、艺术的重视和追求。

彼得大帝是彼得堡的缔造者,而被称为“彼得大帝第二”的普京,恰恰是从彼得堡走出来的。或许,这并非偶然;或许,今天的俄罗斯与彼得堡和彼得大帝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要认识俄罗斯必须走近彼得堡和彼得大帝……

1703年,俄国的政治改革家、历代沙皇中最强悍的彼得一世在现在的彼得堡所在地修建了一个要塞,又在要塞附近为自己修建了一个小木屋;接着,他从各地征集了10万建筑工人,请来了欧洲各国最优秀的建筑设计师、美术家,在这个地处涅瓦河畔、四周都是密林、沼泽的小村庄建造城市。

仅仅几年时间,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城市拔地而起,彼得大帝为俄国争得了一个出海口。圣·彼得堡的建立,使俄罗斯可以紧紧地扼住北欧的咽喉、并对西欧形成咄咄逼人的气势。1713年,彼得一世迁都圣·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它一直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

彼得大帝的名字还与强大的俄罗斯海军联系在一起,在圣·彼得堡市的中心广场——皇宫广场的建筑群中,有一座巨大的弧形建筑,这就是著名的沙皇时代的海军总部大厦。它像一只想要囊括整个世界的巨掌……面对着这座巨大的建筑,你会想起几百年来称霸于东欧、北欧的波罗的海舰队,想起那位世界级的军事将领乌沙可夫海军上将……

●用专制的巨手塑造民族自豪感

在圣·彼得堡,处处都能感到这个昔日帝国的历史辉煌,能感到前苏联之所以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历史渊源;最重要的是,在圣·彼得堡,你能深切地感受到,政治强人称霸世界的帝国梦,是怎样由帝王的野心积淀成这个民族的国民性的。

当年,年轻的普希金站在涅瓦河畔,望着隔岸的北欧、想着整个欧洲——

我们将在这里威吓瑞典人。

这里将建造起一座城市,

使烦恼的邻人烦恼不安。

大自然早已决定,就在这里,

­  我们必须开一个对着欧洲的窗子。

普希金以他巨大的天才和热情将俄罗斯民族对彼得大帝的崇敬表现出来——他在叙事诗《波尔塔瓦》、《彼得大帝的宴会》,诗体小说《彼得大帝的黑人》、《青铜骑士》中都热情地赞扬过这位帝王……

到20世纪,斯大林——这个把帝国的疆土和帝王权力推到了极限的红色沙皇,也以同样的热情赞扬过彼得大帝,欣赏他用专制手段,“狂热地建立工厂来供应军队和加强国防”的“独创的尝试。”

普希金和斯大林都赞扬彼得大帝“专制的巨手”,这种崇拜,是俄罗斯人崇尚国家强权的体现——征服了东欧和北欧的彼得大帝;打败过拿破仑的亚力山大一世,击败了希特勒的斯大林,都是俄国人崇拜的对象。的确,俄罗斯的民族文化心理中,帝国情结占据了很大空间。

幸运的是,对强权的崇拜并非俄罗斯国民性的全部;他们还有对文化的崇尚。这一点,我们同样在彼得堡和彼得大帝身上感受到了;在俄罗斯,帝国的辉煌与文化的辉煌始终共存。

●笨拙的“北极熊”却向往着文明和优雅……

彼得大帝不是一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征服者。彼得大帝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和军事工业;对民族文化的改造和建设,同样是这位帝王的一个丰碑。

彼得大帝不是只知崇拜暴力的君主。

彼得大帝曾经组织250人的庞大考察团去西欧考察,学习西方的文化技术。在长达一年多的考察里,彼得大帝匿名成“下士彼得.米哈依尔”,去工厂当学徒,到学校、博物馆学习考察。回国后,他对俄罗斯的文化习俗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造——剪掉长衣袖,剃掉大胡子,将大公时期的长袍改成西欧的短装。他不让大臣下跪,大办宫廷舞会,让贵族们学会文明交际,他提倡喝咖啡、洒香水、进图书馆……

彼得大帝对民风民俗的改革,范围广、力度大,改革中,留胡须等固守旧习俗的人被课以重税,有人甚至为此丢命。彼得大帝强势推行的改革,被马克思说成是“用野蛮制服了俄罗斯的野蛮。”

彼得大帝的暴戾性格让人战栗,但正是他用如此极端的手法革除恶习恶俗、推进文明,才让俄罗斯有了另一种辉煌。联想到国人的某些恶习已成顽症,到了让人恨、招人厌、令人绝望的地步,彼得大帝治理恶习的铁腕真让人羡慕。

彼得大帝对俄罗斯民族文化心理的重塑,给俄国留下的文化遗产至今随处可见——他们的衣着打扮、举止言谈、待人接物,无不处处透着优雅、文明。到过许多国家,但像俄国人那样至今仍保持着古典礼节的国度已经很少了:为女士让座、在女士落座之前摆好椅子;在公共场所的大门前,常常能见到男士快步向前,为前面并不认识的女士开门……

●亲自担任报纸主编的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不仅有对旧习俗强制破除的霸气,还有对新文化建设的精心设计和实施:大力建造博物馆、图书馆,建立俄罗斯第一个科学院,并在他去世前一年的1725年创建了圣.彼得堡大学。

彼得大帝在文化建设方面,最具战略眼光的是通过文化艺术塑造新俄罗斯人——他创办了俄国第一张报纸《新闻报》并兼任主编,他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大力修建剧院。通过报纸、剧院对国民性进行深入、持久地改造,显然是比剪长袍、剃胡子更具深远意义。这充分证明彼得大帝理解文化艺术对培育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仅此一点,我们就可以断定,彼得大帝不是那种单纯依赖武力、暴力治国的专制者。

●彼得大帝将戏剧从宫廷解放出来

彼得大帝为了将戏剧从宫廷中解放出来而在各地大建剧院,并且还将剧院票价定为5戈比(100戈比=1卢布)的低价,让寻常百姓都能走近剧院。这个举措表明了彼得大帝的民生民意主张;否则,再多的豪华与老百姓有何相干?

彼得大帝强制实行的廉价票传统,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之后。1994年在莫斯科小剧院(即玛丽剧院)看过一场由国家功勋演员出演的经典剧目《万尼亚舅舅》,才合人民币8角钱。这些年,随着商品经济的冲击,当然不再有这样的低价了,但小剧院至今仍能买到10美元以下的票,而且5-14岁的孩子随家长看戏是免票的。

如今的圣彼得堡有200多个博物馆,2000的家图书馆,80多剧院,100多个文艺演出组织,45个艺术走廊和展览厅,62个电影院。看看这些数据!要知道,彼得堡只有500万人口。这种骄人的数据在莫斯科也有。这不能不说与彼得大帝的文化战略、精神遗产有关。

●俄罗斯的文化陶醉了世界,这是他们的骄傲和财富

文化艺术是俄罗斯的骄傲。这份骄傲比起俄罗斯有世界上最多的核弹头(俄罗斯8500枚,美国7700枚,中国250枚),有世界一流的海空力量毫不逊色。

2014年索契冬运会的开幕式上,俄罗斯以芭蕾的形式将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人物再现在世界面前——那种美、那种艺术气质,陶醉了整个世界!这充分表现出俄罗斯的文化辉煌和文化自信。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输出,就是就是生产和输出再多的牛仔裤、再多的小家电也不可能赢得世界的尊敬。

俄罗斯是自信的、骄傲的——他们不仅有过帝国的辉煌,还有文化的辉煌;他们不仅有普希金、有托尔斯泰、有果戈里、有陀斯妥耶夫斯基;还有那许多热爱和珍视文化艺术的帝王——当主编的彼得大帝、写专栏的叶卡婕琳娜二世、登台演出的普京……

如果说最近几个世纪,俄国人的骄傲主要来自帝国的强大,那么,当俄罗斯的帝国辉煌已经褪色的今天,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蕴、以及深藏在这底蕴中的国民素养,反而更加清晰地凸显出来; 或许,这才是此刻站在帝国废墟上的俄罗斯民族更巨大、更真实的财富和骄傲!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