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读史(ID:dushi818)博闻通识、知古鉴今。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没错,这就是“读史”的宗旨与追求。正所谓: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且看古往今来,悟智慧人生
1 榜妹了解到“读史”的诞生,其实也算是传统媒体探索转型的一个产物,您可以给小伙伴们讲讲中间的故事吗?
钱:是的。没什么好隐瞒的,媒体人都知道,传统媒体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我之前所供职的媒体的广告收入在最近两年的下滑达到令人吃惊的地步。2013年下半年,单位的窘境越来越厉害,而这时微信已风云而起。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后,我认为微信的野心比微博更大,它是基于手机端,要控制整个手机端的入口。这时,我又提出了全面转型的建议,并拿出相关实施报告,简单来说,就两点:1,打散现有的采编团队,全面拥抱微信,以单位的名义,开设一个主账号,同时,每个版块开设一个分账号,传统版面也相应改版,与之相匹配。这样,就等于我们一下子拥有了新旧多个媒介平台。微信做起来后,还可以整合原来的网站,建设一个基于微信内容的手机APP——微信毕竟掐在小马哥的手中啊,榜妹一定知道,咱号一被封,连辛辛苦苦的内容都没了。所以咱的内容,一定要保存好啊。APP虽然整体不行,但至少是咱自己的一个内容平台啊。2,成立专门的电商事业部,发挥媒体整合资源的优势,全面拥抱电商,作为未来的另一大盈利来源。
但决策最终还是胎死腹中。好在我先行了一步,让手下编辑每人注册了一个与自己负责的版块相关的微信。我则根据自己的爱好,注册了“读史”。榜妹肯定有相同的感触,做微信公号是一个很苦的活,又加上单位相应的补贴没有落实到位,我们原先规划的十多个号基本都自动“消失”了。“读史”能坚持下来,一则是我认为微信确实是可行的,二则是有一定的书生意气,所以早期的文章,有不少是非历史类的评点家国大事的文章,三就是确实有些闲工夫啦。
2 #标配问题#“读史”微信号哪一天开始运营的?现在关注者有多少?运营团队有多少人?
钱:读史是从2013年10月31日第一次推送文章的,前期推送是间隔性的,目前基本保持每天推送多篇文章。至今已有近15万微友关注。目前我已经辞职全心运营以微信为主的新媒体,相关团队还在组建,对了,我们还有没有机会挖榜妹过来啊?(榜妹表示和排行榜签了卖身契)
3 #标配问题#从开始运营到现在,内容模式有没有作出过有意识地调整?又是出于何种考虑?
钱:有过多次调整吧。起初几个月算是随意性的,发得文章也多是小编及同事采写的已发布在传统媒体上的文章。最初还很强调与小编所在的传统媒体的联系,编发模式也多是传统思维。三四个月下来后,发现微信文章还是有不同的风格的,适当地进行了调整,开始注意根据微友们的反馈,自己编采或找寻相应的文章。这一段时间也是“读史”微友增加较快的一个时期。后来随着微友的要求原来越多,小编的知识结构以及编采的难度越来越大,遂开始大量通过百度,或从凤凰历史频道、天涯历史论坛上扒寻文章。但都会注明作者及来源。这是做传统媒体留下来的一点好的职业操守吧。不过,免费用别人的稿件,心里还是很过意不去的(虽然小编的稿件也都是给人免费用无数次的),希望以后运营上路子了,能给作者们发点稿酬,以了自心的不安。
另外一种调整,就是选题的问题,属于无意识地被动调整。本来设计是多写多用古代史、世界史的,但微友们对民国以降的历史更感兴趣,留言最多,所以选的题材越来越窄,小编粗略梳理下后台,300多天的时间,光关于林彪的文章就有近20篇。
我认为,“读史”野蛮发展的阶段已经过去,感谢微友们的持续热心关注。接下来,小编会先让自己静下心来,重新打造读史既定的大格局:博闻通识、知古鉴今,让大家真正“看见过去,知道未来”。大概来说,可能会以从古到今和中外贯通的坐标系去“读史”,不会再过多地去贩卖那些近现代史。
4 万事开头难,微信订阅号的运营在初期很艰难,请问“读史”是如何获得自己的第一碗粉丝呢?
钱:还真不知道第一碗粉丝是怎么来的,前期的微友增加量都是每天一两个,十来个都算多的了。那时不知道如何去拉粉,也由于脸皮薄,甚至不敢在朋友圈宣传(不过现在已经锻炼得很厚了,不再是爱面子的小书生了)。慢慢的,后来就多了,从每天十几个,增加到每天几十个,上百个。再后来,有意识地组织了一组原创性较强、且关于近现代史的文章,增粉可观,每篇推出,都有几百上千的粉丝,就这样稀里糊涂地看着后台过5万、10万,上15万粉丝了。
5 做文史类微信号运营的都知道,近现代的文章更容易获得关注,但是风险在于有很多敏感的区域。请问“读史”有没有被删帖的经历?该如何拿捏其间的分寸?
钱:是的。近现代史的文章更容易获得关注,小编想,主要有两点原因吧:一是离我们近,这也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第二点可能更重要,真相不明,混乱,所以大家更想知道真相。而事实是,大家看到各种真相后,可能更加不知道真相了。这一点,治史部门、文化教育部门应该好好反思(呵呵,板子只能打到他们身上了,你懂的)。
也不需要隐瞒,“读史”被删帖是常有的事儿,多数都因“读”惹祸。从经验上来说,猎奇、甚至低俗的内容反而没多大关系,“有思想、有见地”的“读”反而经常越线。真正的分寸在哪儿,小编还真不知道,或许连审核的领导们也不知道吧?这就是咱们的现实啊。没办法,以后只有少谈近现代史吧。反正能让扒的近现代史,小编也扒得差不多了。
6 “读史”给自己的介绍是“知古而鉴今,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榜妹也注意到你们会结合当下的时政热点有意识的推送相关消息,这算是一个小技巧吗?
钱:是的。这也是做传统媒体要报选题给害的病吧,凡有时政热点,不去弄一下,心里感觉就会不爽。当然,也感谢十几年传统媒体的从业经验,并留下大把的精良稿件及人力资源可用。否则,组织的内容不够好,仅仅是应景之作,也难以打动读者。新闻,尤其是历史有关的东西,甚至不用改时间,老稿件拿过来就可以用,而这些稿件,都是花了大心血采写的,本身可读性就很强。比如我自写过的关于毛泽东、邓小平的《中共强人为何一再南巡》,《中共解禁金瓶梅内幕》、《领袖死亡政治学》、《失海500年:中国海洋大国的没落与崛起》这类的稿件,在传统媒体上好卖,在新媒体上仍旧会引起热读——在适当的时候推出来,就显得更加应景了。所以说,小技巧的前提是深厚的积累吧。呵呵,自夸了,见笑见笑!
7 你们每周日都会推出一些好玩的东西,比如习彭的感情啊,老照片啊这些,其实不算是历史的领域。这个是为了让小伙伴们周末放松一下呢,还是混搭热文吸睛涨粉呢?
钱:这不算历史吗?过去的都是历史吧,尤其是习大大彭妈妈这样的大人物,昨天的就算是历史了吧?哈哈,狡辩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小编确实有一段时期,每个周五到周天三天,一般会在最后2-3条推送一些励志类、鸡汤类、搞笑类文章。一则是发现一些让小编心痒痒的稿件,不推送给微友,觉得难受,就借口“周末美文”、“周末欣赏”,推送出去;二则也是想增粉啦,吸引更多的微友啊。但实际效果不佳,有不少微友还提出反对意见。就是的啊,你个历史类账号,搞什么鸡汤啊。所以后来基本就不搞了——呵呵,是不固定推送了,而那些让小编心里实在难以割舍的稿件,还是会推送出去的,只是不再找理由了。
8 前不久,“读史”转发《毛泽东为何多青睐于野史》,指出正史与野史并不等同于真假,稗官野史也有他们的价值。请问“读史”如何看待正史和野史呢?
钱:这是小编的一贯观点,所有的历史记载及故事,都有其价值,甚至,稗官野史教给我们更多的东西,可以不夸张地说,非正统的历史更大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三国志》《郓城县志》对历史的影响,哪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影响大?所以小编一直倡导“读史”,而不是“挖史”,正史太过一板正经,要通过“解读”才堪大用;稗官野史则个性化、色彩化、思想化更强,更能给人以启迪。当然,我们不提倡“挖史”,倡导“读史”,并不是不考究史料的客观公正。相反,“读史”编发的内容,很多都是对固有常识的颠覆或纠偏,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最大程度地追求客观公正,而不是为了猎奇编造史实和材料。读史团队曾经为了核实一个史料,花了两天时间在南京大学图书馆和金陵图书馆找资料,在佐证不充足的情况下,专门托朋友从港台地区带有关书籍回来查阅。
就史料方面,“读史”又是严肃的,在反复核实中呈现真实可信的细节,文献是一个重要的出处;就地气方面,“读史”又是接地气的,在荒唐事中一笑而过或扼腕沉思,戏说野史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平民的口吻,真实的笔调,是为“读史”。
9 #标配问题#请问你们的盈利模式是什么?现在盈利状况如何?
钱:还没有盈利啊,还在探索中。我们正准备打造以读史、高端参考、东方文化历史、公务员必读等为核心的微信生态圈,这个生态圈有读书会、论坛、交友等线下活动,也有与文化、品味生活有关的产品,比如字画、茶具、文化用品。当然,这些产品都首先要过得了我们挑剔的眼光。此外,现在有出版商联系我们,希望把我们发表过的、以及原创性读史文章结集出版,我们也在酝酿之中。比如命名为《读史茶座》,出版系列图书。从新媒体回到传统出版,可能是我们完善读史生态圈的一个路径。
对于现状和将来,小编还是信心十足啦,否则怎么敢辞职拉队伍单干呢?相信无论是作为内容提供者,生态圈打造者、还是广告运营者,只要把准脉络,吃饱饭总是没大问题的。只是前景光明,道路曲折啊。我们所有的自媒体人共同努力吧!
10 老规矩,请砸一张你们团队的照片过来,让小伙伴们见识一下真容。
钱: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还是请大家多关注读史吧,让我们在读史的平台上,一起增知识、开眼界,一起笑谈天下事,煮酒论英雄!
谢谢“读史”(ID:dushi818)接受榜妹采访!
也欢迎大家添加榜妹的个人微信(ID: madnnnn),拉你加入群英荟萃的微信运营交流群,各种玩法根本停不下来!
新浪总编辑
陈 彤
腾讯副总编辑
李 方
搜狐总编辑
吴晨光
网易总编辑
陈 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陈昌凤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常务副院长
徐 泓
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院长助理
李未柠
不服就来冲榜吧!我们正在寻找各个细分行业和领域中领先的微信公众号,欢迎使用新媒体排行榜(xdnphb)微信号菜单右下方的冲榜报名功能!
您也可以加榜妹的个人微信(madnnnn),或者发邮件给我们:contact@xdnphb.com
(长按红色区域可以复制ID与邮箱)。
注:根据腾讯官方政策,本榜所列微信阅读数是指前台显示数据,大致相当于UV,且超过10万者一律显示为10万+,与微信管理后台所显示的PV式数据可能不一致。“发布”中两个数字分别是指统计周期内的发布次数和篇数,“总阅读数”是指统计周期内所有发布内容的阅读数总和,“头条”是指统计周期内所有头条发布内容的阅读数总和,“平均”是指统计周期内所有发布内容的阅读数平均值,“总点赞数”是指统计周期内所有发布内容的点赞数总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