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之后,人民币的贬值预期还会持续

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十分重要了,它的不稳定不仅影响投资者财富分配,也会影响国人投资策略。所以,十一黄金周后,人民币汇率又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诞生于利率管制、资产证券化发展不足,企业直接融资市场欠发达和投资者投资渠道匮乏的背景下,是商业银行应对金融抑制的创新产品。从2004 年光大银行推出首款人民币理财产品算起,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已经走过了10 年历程。截止2014年底,银行理财资金余额已达15万亿元,在各类资产管理业务中位居首位。

中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萌芽阶段、缓慢增长期和快速成长期三个阶段。经过十年的发展,理财产品业务在监管下不断寻求创新,推进了不同金融市场主体的合作,促进了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银行理财产品直接连通投资与融资,连接了存贷款市场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形成对存、贷款利率的倒逼机制,在中国承担了上世纪70年代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角色,成为利率市场化突破的先导。

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银行理财也面临刚性兑付等诸多困境,亟待突破。2014年以来,过往支撑银行资产管理快速增长的因素也正悄然生变:利率市场化只差临门一脚,“挤水”银行理财空间;大额存单等替代产品增多,居民投资渠道日益多元化;监管力度也日渐升级,监管机构大力推动银行理财回归资管本质。特别是,与基金、券商、保险、信托等其他机构相比,银行资产管理的优势主要集中在资产管理下游的产品销售环节,拥有最丰富的客户资料和强大的渠道优势。但在位于产业链上游的资产管理、产品设计环节,银行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研究分析、投资和交易等资产管理行业核心竞争能力欠缺。

可以说,过去十年,银行理财作为银行资产管理的1.0版基本处于卖产品的阶段,完成了从存款到理财的转化。然而,由于分业经营的金融环境限制、银行资产管理的思路和能力相对不成熟等多方面的原因,银行理财产品从诞生开始,血液中就带着浓浓的存贷款特色,从产品设计思路、运作模式、风险管控等等各方面均与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产品有极大的相像之处。

在转型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未来银行资产管理会如何发展,我们试图从产品、组织架构、运作管理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思考,描绘银行资产管理的未来视图。

预期收益型产品是否仍会一统天下?

事业部or子公司,银行资管组织架构该如何选择?

如何看待银行资管入市,银行资管资产配置趋势如何?

资金池-资产池模式会是未来主要的运作管理模式吗?

……

对以上种种问题思考,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从国际经验和监管导向上可以看到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方向可谓是清晰,但是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仍然面临外部和内部的种种困难和障碍,转型路径尚在探索之中,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之路漫漫。 (完)

(本文摘编自《2015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市场大波动中的洗礼》,该书将于2015年10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欢迎订阅,欢迎推荐《2015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市场大波动中的洗礼》(巴曙松、杨倞、刘少杰)

征订联系人:张必武13061981185 bmzhangbiwu@163.com,郭兴邦18521000548 dtzxgxb@163.com。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