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们,放专车一条生路

专车的出现打破了行业垄断,打破了数量管控和价格管制,形成激烈竞争,一下子解决了打车难问题,一下子让乘客获得舒服的服务。

文|廖保平

看了交通部会同多部门起草的《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交通部起草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有惊喜之处,但更多的是失望。

不能让专车野蛮生长,加强监管是大势所趋,唯有在监管的范围内逐渐规范,乘客的出行安全才有保证。比如专车平台将统一购买营运性的交通事故强制责任险和第三方承运人责任险,承运人责任险和乘客意外伤害险,这对于承运方和乘客来说,都是利好。

然而,实行属地化管理,将专车变更为网络预约出租车,其与传统巡游出租车共同纳入地方交通管理部门的出租车管理体系;价格由政府指导;只能由单一平台提供服务等,在我们看来,固然起到了规范的作用,却是在一种旧有的出租车管理模式上展开的。或者说,是将一种新的出租车业态强行地往旧的业态上拉,在旧的管理框架里微调,虽然向原来的利益格局作了让步妥协,却忽视了技术革命,忽视了互联网精神,极有可能扼杀了一场伟大的创新。

要弄明的这一点,我们首先要知道,为什么原有的出租车业态会走到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原有的出租业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最为突出的两点,一是打车难,二是服务差,民众怨声载道,却经年没有解决之道,可是专车出来之后,这个局面立马解决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原来的出租车行业是行政垄断的,政府发牌照,实行数量管控和价格管制,出租车企业坐拥牌照吃份子钱,出租车司机日夜奔波赚点辛苦钱。

数量管控的结果是出租车供不应求,每到高峰一车难求,纵使政府愿意多发牌照,出租车公司也不见得愿意多配出租车,因为非高峰时会造成成本浪费,结果是市场无法自行调节,供不应求是为常态,由是,所谓的“黑车”在各地普遍存在,治不胜治。

由于实行价格管制,虽然不少城市实行不同的车型不同的服务不同的价格,但利润受限,结果基本上是服务趋同化,整体服务差,宰客之事时有发生,投诉频频。相反,专车(网络预约出租车)服务相对要好,不仅服务热情,车主还为乘客配备矿泉水、充电器,甚至空气净化器。

专车的出现是通过互联网的技术革命,实现跨界抢食,就好比由于互联网技术革命,新媒体抢食传统媒体,互联网金融抢食传统银行业,道理是一样的。

为什么新媒体抢食传媒媒体不是个事儿,甚至互联网金融抢食传统银行业也不算个事儿,到了专业抢出租车的生意就成了个事儿?无非是出租车相对刚需,司机惯于抱团闹事,政府求稳心切,部门在行业垄断中有寻租空间,更容易也更倾向于保守,维护既有利益格局,让喊了多年的出租车改革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专车的出现打破了行业垄断,打破了数量管控和价格管制,形成激烈竞争,一下子解决了打车难问题,一下子让乘客获得舒服的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互联网+的成功创新,专车通过拼车、顺风车等模式调动了大量闲置和未充分利用的小汽车资源,节约了稀缺的道路资源,创造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重新塑造了人们的职业生活,会带来重大的社会变革,这正是共享经济的要义所在,根本没法用一个行业的改革来界定。

你以为开专车的人都大发慈悲对乘客好吗?不是,是因为竞争,公司有盈利冲动,他们想要抓住回头客,他要让自己的服务更有竞争力,更有特色;而兼职的私家车机司与乘客受制于信用数据,更为平等诚信,彼此尊重。

这难道不正是多年来出租车行业改革梦寐以求的结果吗?专车需要解决的无非是出行安全的问题,这个问题只是极小的技术问题,完全可以定点突破,为什么要走回头路,再搞审批制而不是备案制,抬高门槛而不是降低门槛?貌似是让出租车和专车各安其处,其实是把专车往出租车路上拉,而不是让出租车往专车方向走,改革的方向搞反了。

作为管制和垄断思维的产物,出租车严重背离了市场规律,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早已落后于时代。而无论从世界潮流还是从中共十八大的决策文件来看,推进市场化都是大方向,现在专车通过技术革命推进了出租车行业的市场化进程,政府不应该反其道而改革,禁止公民经营出租车业务,侵犯消费者自由选择客运服务的权利。

市场的力量无法抗拒,它就是要将社会闲置的资源配置到有需求的地方,多年的“黑车”治理失败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请尊重市场,敬畏市场,就像敬畏自然规律一样,放专车一条生路,放互联网+一条生活,放人们渴望新生活一条生路。

(本文原载无界新闻)

欢迎扫描以下二维码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 maisixiang1,成为我的整百订阅用户(如第一百位,第二百位……依此类推),我将赠送我的签名本新书《摸着历史过河》给他(她),活动截止2015年12月31日。礼物都准备好了,就等你出手了。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