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不到1000美元,难道美国人真的越来越穷?

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的储蓄率不仅明显过高,而且与全球所有国家相比,自2009年以来,我国储蓄率就一直排名全球第一。这就表明,所谓的高收入国家储蓄率低、中低收入国家储蓄率高这一惯常的规律,并不适用于

近期,一则“62%美国人存款不到1000美元”的新闻在网络热传——据美国名知理财网站GOBankingRate调查显示,有62%美国人储蓄帐户里竟不到1000美元,21%的人根本没有储蓄帐户。

这则新闻的热传,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是不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人越来越穷了?

事实不然。我们还是通过数据说话,尽管近十年来美国经济增速缓慢,但是,2014年美国人均收入仍然高达4.3万美元(约为26万元人民币),扣除个人税率、以及各项社会保障支出后,2014年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应为3.2万美元左右(约为20万元人民币),而同期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万元,仅为同期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0左右,即使是居民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上海(4.8万元),也尚不足同期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

美国人没有变穷。事实上,自2011年开始,美国经济增长就已经进入相对稳定阶段,这我们可以从美元汇率的上升走势明确感知。

没有必要嘲讽美国人“败家式”的消费观念,对美国人的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也得一分为二来看,应该说,相比于容易遭受金融系统风险冲击等缺点,其优点也是相对明显的,毕竟能够起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没有必要过于羡慕美国人较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任何一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均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所处的阶段有关,过于超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很有可能会弱化一国的综合竞争能力,希腊的“破产”就是如此。

一味嘲讽和过分羡慕都不合适,事实上,之于我国超高储蓄率的现状,切中肯綮的反思才是最为重要的。

适度的储蓄率,有助于缓冲不确定的经济金融风险,但是,过高的储蓄率,却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一者储蓄率过高,本身就意味着居民财产用于股权性投资的占比过低,这必然会导致社会间接融资占比的过高,而过高的间接融资,又必然会弱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会提高全社会的融资成本,二者储蓄率过高,同时又意味着消费占GDP的比重过低,而缺乏消费动能的拉动,不仅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效应,而且对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更会造成明显的延滞。

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的储蓄率不仅明显过高,而且与全球所有国家相比,自2009年以来,我国储蓄率就一直排名全球第一。这就表明,所谓的高收入国家储蓄率低、中低收入国家储蓄率高这一惯常的规律,并不适用于我国。

为什么在我国经济水平已逐渐迈入中等发达国家时,我国居民储蓄率不降反升呢?剖析此中源由,我并不赞同将其完全归因于社会保障缺失,这种大而化之式的定调,很容易使我们错失其他层面的研讨。

诚然,相比当下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包括医疗、养老、教育、失业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还有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的必要,只要社会保障体系得到提高,民众扩大消费也就有了减少后顾之忧的前提。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宜不切现实地追求超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如前文所述,这又很容易进入另一误区。

其实,相对降低我国储蓄率,除了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外,还有两点我们不可不察。其一,打破陈旧的制度约束,之于降低储蓄率而言,比如,只要我们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那么对于众多进城务工和经商的人群而言,不仅可以直接提升他们用于自身的生活类消费,而且使其子女能够享受更为公平的义务教育,这会更大程度地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如此,这部分群体的储蓄率焉有不降之理。

其二,加快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一直以来,我国储蓄率之所以超高,广大居民之所以更愿意把钱存在银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征信体系的严重缺失。而在征信体系严重缺失之下,不仅许多人对不同形式的股权性投资均视为“赌博”,而且金融机构也不愿意给无抵押的公司和个人放贷,如此两相锁定必须会导致我国储蓄率的严重企高。

之于当下而言,尽快降低我国储蓄率,以刺激我国经济增长、并助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但是,对此进行破解,我们不宜固守任何形式的单向度思维,除了应相对提高社会保障外,打破户籍管理等陈旧制度约束、以及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也同样重要,而且,相比而言,后二者对于降低储蓄率的制度成本更低。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