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类食品平台 Doordash 和 Postmates 被质疑

当这些第三方餐馆在未经自己同意甚至是完全不知情情况下,就出现在餐饮递送网络平台,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不幸的是,这种现象在餐饮外卖中已经越来越常见。

2015-12-06 王嘉腾 硅发布

我们在硅谷@为您报道最前沿趋势

独立、敏捷的中美科技观察,硅发布微信号Guifabucom

美国订餐搜索引擎公司 GrubHub 创始人 Matt Maloney 最近炮轰正处于激烈竞争的美国食品递送行业,包括正寻求新一轮融资以跻身“独角兽”的 Doordash、6 月获 8000 万美金 D 轮从而估值达到 4-5 亿美金的 Postmates,以下是 Matt Maloney 披露的数据和观点。

餐饮业的革新正以飞速和激烈步伐前进,由于智能设备对效率的提升,现在不管人们想吃什么,什么时候想吃,高质量的美味都已经越来越唾手可得。而作为结果之一,餐饮业的收入、订单、效率都在剧增,这些成功,有利于整个行业,不管是餐馆,还是餐饮业背后的技术供应商。

但金币的另一面,还是沾了泥。餐饮公司现在正故意避开决定公司长远发展的一些基础性东西,为在泡沫横飞的投资市场投机取巧和抓取头条新闻的注意力,这些公司宁愿牺牲行业供应链上游“饭店”以及下游“消费者”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而这两样东西,正是保证公司长期稳定生存的基本条件。

餐馆被递送平台“卖”了

能以合理价格、规模化地将食品递送外包出去,对很多饭店,其实是一笔很吸引人的交易,我们和上千家原先没递送服务的餐馆签约,就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当这些餐馆在未经同意,甚至是完全不知情情况下就出现在第三方递送平台,结果却可能是灾难性的。不幸的是,这种现象在餐饮外卖中已经越来越常见。

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网络平台方想尽可能多提供餐饮食品的可选数,一些玩家于是就开始“假借”一些餐馆名义,擅自在平台上挂上他们食品,而这些餐馆,甚至都不知情。

实际上,这些平台公司为不让被蒙在鼓里的商家识破,在给递送人员培训时,就特地叮嘱过递送小哥:不要说出他们是在为平台方工作,并且“抹掉流水线上的所有订单纸质收据,也不要给想要食物的人发票。”

这中间涉及的职业道德问题太多,我就集中说说饭馆经营者们在这个过程中被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

决定自家菜品在什么地方,以及以什么方式销售的权利;

决定是否允许其它公司用自己餐馆名字和声誉帮助其它公司完成生意模式的权利;

对自己食品是怎么被递送和被递送到哪里的知情权;

保证食物质量的权利;

一些餐馆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如果自己不参与递送,这个递送过程发生的事可能会毁掉自己饭店名声以及自己食品的质量。做平台递送的这些人,居然想以牺牲整个餐饮业信誉为代价,来给投资者优厚回报,想想这真让人丧气。

但这其中最令人失望的可能还是:这些递送公司没有看到真正商业结盟的价值。其实,当餐馆和递送公司真正联合,互相知情相互透明,它们是可以互惠互利从而实现共赢的。

实际上 2015 年一年,在 GrubHub 上签约的数千家餐馆年营业额已经超过 1.75 亿美金,而在这 1 亿多美金里,没有一分钱,是以商家身份和名誉以及食品质量为代价获得。

被分摊到消费者身上的“隐形成本”

另一个问题是:食品外卖依赖于一个可运转市场,如果这些平台都围绕餐馆做食品递送,那么这些同质化严重的平台,最后就需要在价格上从消费者这段获取更多利润。这也意味:一些对大众来说非常易得又有吸引力的服务,都需要添点“递送费”、“服务费”或硬加一点附带饭菜,而这些由消费者支付的额外溢价,通常不会事先完全透明。

实际上,摩根士丹利网络分析师 Dean Prissman 在他题为“独角兽不外卖”的 $GRUB 研究中指出:

“主要私人竞争者依靠从消费者手中获得的高昂 Fee,将食物价格抬高了 45%-75%,但这样,也可能限制它品牌吸引力。”虽然说,这些离谱的餐饮 Fee 在小范围富裕的人中可能还可以混得下去,但大多数美国人,仍然不会选择这个服务。

我们已有的研究分析显示:

只有约 5% 人愿支付超过 6 美元配送费,更不要说一些餐馆还要收 10 美金。配送费从 2 美元始,每增加 1 美元,订单量就随之剧烈下滑。

而像旧金山和纽约这样的城市,甚至在 1-3 美元配送费区间里,订单随之下滑幅度就更为明显。

一般来说,一个标准美国食品外卖单是 20 美金左右。这就表示:6 美金配送费(绝大部门外卖平台上的保守价格)意味着:最后加上税费和小费,消费者一单 20 美元的食物,最终要花上 32 美元。

如果这些公司本来目标就是优质服务、高端生意,那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不是,同时关于这些多余费用到底是怎么来的这点上,又没做到公开透明,那么大部分消费者就会觉得这些平台递送公司态度不坦率。消费者们当然也注意到了这点,他们在 iTunes store 上给这些软件的评价都很低,区区一、两颗星。

在摩根士丹利这份研究中,Prissman 又评论说:

“我们假定这些服务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人工处理订单及外卖配送混乱造成:通过主动隐藏服务收费(不管是通过菜单,还是其它不知怎么忽然出现在结算界面上的费用),他们成功侮辱了当今消费者的智商。消费者们只需比比价,就知道这种饭馆整合到网站的服务到底值不值得用。特别是当市场上还有其它福利相同还更便宜的服务时,这种平台,根本就不可能有机会发展起长期忠实的客户群体。”

前进方式

所谓创新,绝不应该是将餐厅肩上的经济压力转让给用餐者,将成本从一方转到另一方,不是“创新”。创新,应该指的是规模促进效率提高便利,以及对消费者和餐厅双方的掌控。

举例说,只提供外卖而不提供现场用餐的餐馆,或是一些不包括物理食堂的“虚拟餐厅”,它们专注递送高利率盈利的生意模式。这些品牌只存在外卖平台上,目的就是为规模化。

Munchery、Sprig、Galley、SpoonRocket 和 Green Summit Group,这些都是高效食品制作方面的典范,他们很多都是靠在 Seamless 和 GrubHub 平台上接单,来加速发展。

我们也可以看到:外卖行业本身迅猛发展,包括我们在内的新参与者都已从拼车行业中借鉴,开始发展移动追踪系统和派送算法。个体餐馆不用再为聘用他们自己派送团队而苦恼,现在,在他们饭店和配送目的地周边,随便就可以找到很多随叫随到的外卖小哥。

这样的规模,会将整个外送池效率最大化,分摊到每个单子上的附加费用也会越来越少,还让这一大群司机里能接到最多单子的人更有竞争优势,也将持续将产业推动到一个更有趣的方向发展。

简而言之:虽然说对用餐者与餐馆来说,创新是最有力、最重要的刺激因素,但很多私人企业目前还只是注重短期快速增长,并没有为长期生存做打算。一些激进的商业行为的确引人注目(甚至短期销量还增长了),但长期讲,他们是保不住商业伙伴与忠实顾客的。

我们需要谨记:小型商户们也有权利保护自己名声和知识产权,以及消费者们有权了解价格的合理性和透明性,到头来,剥夺这些利益的人只会身处流沙,不会给投资者带来什么真正有意义的回报。

PS:GrubHub 允许用户根据自己位置和喜好进行餐馆搜索,并提供在线订餐,同时为餐饮行业打造了“跟踪外卖”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其平台实时跟踪外卖所在位置。

关注硅发布文章

(本文版权归硅发布Guifabu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