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批评宝能“能力不行”,不是道德抹黑,而是提醒中小股东分清短期和长期利益:有利于宝能的未必有利于中小股东。作为中小股东的王石团队,对宝能说不,不仅是保护管理层利益,更是站在全体中小股东立场的理性呼吁
宝能万科之争:我为什么支持王石
刘胜军,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下一个十年》作者
“险资”宝能系动物凶猛,耗资380亿获得万科22.45%的股份,超过华润的15.23%与万科事业合伙人的4.14%。再加上安邦保险暧昧的5%,股东大会表决结果已经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王石对万科的掌控权岌岌可危。
但是,“弱者”王石却没有赢得舆论的广泛同情,甚至被认为不知趣、不尊重资本意志至上的游戏规则,做无谓的抵抗,在继“捐款门”之后,王石再次卷入争议的漩涡。其原因有二:第一,小股东因为股价上涨获利,对“门口的野蛮人”的闯入乐见其成;第二,王石攻击宝能系信用不够、能力不够、资金来源有问题、历史记录不佳……。王石作为管理层的表态,引起激烈争论。一种典型的观点认为: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就是“资本意志至上”,王石不应对宝能系说三道四。
真的如此吗?
万科的特殊性
对于资本市场的敌意收购而言,一般都会引发管理层的抵抗。但通常情况下,管理层与大股东是“共同体”,即管理层是大股东选择的代理人,当然按照大股东意志行事。
万科的特殊性在于:第一,股权高度分散,大股东华润集团持股比例较低,万科管理层与华润集团难言是“共同体”;第二,由于历史的原因,华润一直是万科的“被动投资者”,很少介入公司的事务,更类似于“财务投资者”,缺乏主人翁责任感(ownership);第三,华润作为国企,特别是当今反腐高压的背景下,可能导致决策缓慢甚至回避决策;第四,由于上述原因,王石及其管理团队就成为了万科的“实际控制人”,尽管其掌控权并非建立在牢固的股权基础上。
王石及其团队不仅是实际上的掌控者,而且还是持股4.14%的小股东,因此王石对宝能的反抗,不仅仅是管理层的反抗,更是掌握实际控制权的小股东对闯入的新大股东的反抗。换了任何人在王石的位置上,都会条件反射地进行反抗,这无可厚非。
道德vs规则
很多王石的批判者认为,王石不该诉诸道德指责,而应愿赌服输。其实不然。
作为管理层,王石不仅要为自己的地位着想,也应为“全体股东利益”负责。关键在于,宝能与其它股东利益并不完全一致:第一,中小股东必须认识到,一旦事件尘埃落定,万科股价势必大幅回落,眼前的股价大涨是暂时的幻象;第二,一旦万科股价大跌,中小股东的短期利益消失。假如宝能成功取得控制权,势必导致万科管理团队的出走,鉴于王石创始团队的独特影响力,万科的品牌价值和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极大不确定性,从长期来看,宝能入主可能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第三,假如宝能成功入主,它的收益很明显:大大提高了社会知名度;可以让万科与宝能旗下的其它业务进行“关联交易”,获得战略利益。而这些好处是小股东没有办法享受到的。
可见,王石批评宝能“能力不行”,不是一种道德意义上的抹黑,而是提醒中小股东分清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更重要的是,提醒股东:宝能的利益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有利于宝能的未必有利于中小股东。
因此,作为“中小股东”的王石团队,对宝能说不,不仅仅是保护管理层的利益,更是站在全体中小股东立场的理性呼吁。这也是王石之所以说“中小股东就是我们的大股东”的思考逻辑所在。
宝能真的遵守规则了吗?
拥护宝能者信誓旦旦说:人家是按资本市场规则办事。果不其然,证监会也表态:宝能并未违背监管规则。
问题的关键不在证监会而在保监会。作为一家保险公司,宝能以向来“安全第一”的保险资金进行二级市场豪赌,真的合适吗?从表面看,宝能收购万科股份似乎很精明,账面赢利超过百亿。但切记,宝能的这些账面赢利能落袋为安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一旦宝能减持就必须公告,势必引发市场恐慌性抛售,以跌停方式暴跌。更要命的是,宝能系资金就像王石所说的“层层借钱,循环杠杆,没有退路”,届时不仅难以顺利套现账面浮盈,出现严重亏损也是很有可能的。对于利润少的可怜、家底单薄、成立不久的“前海人寿”而言,这是巨大风险。
如果这么危险的玩法都可以做,那么保险资金还有什么不能干的?一旦保险公司这样的玩法得到认可,势必引发公众对保险公司资金安全性的顾虑。因此,宝能系的作法具有“外部性”,保监会应该对“前海人寿”资金运用是否合规进行严肃调查和公开表态。
有人拿出当年资本逼走乔布斯的案例作为类比。其实两者大为不同:第一,当年乔布斯年轻气盛,的确将公司拖入了困境,股东和董事会不得不挥泪斩马谡;而且乔布斯经历人生一大挫折,也终于开始反思自我、走向成熟,这对乔布斯和苹果而言都未必是坏事;今天的万科如日中天,与彼时的苹果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第二,乔布斯被逼走,完全是在法规规则之内进行的合法博弈,虽然悲情但无可厚非。
王石也应反思
当然,事情弄到这种地步,王石也需要深刻反思。假如保监会认定宝能系并不违规,宝能成功入主,王石失去对万科的掌控权,这对一位创业者而言可谓“丧子之痛”,犹如当年乔布斯被扫地出门的羞辱。
王石需要反思:第一,万科并非第一次遭遇野蛮人,1994年君安证券就曾经发起过攻击,王石为何未能“亡羊补牢”解决控制权隐患?无论是柳传志、刘强东还是马云,都把控制力视为头等大事,设法确保控制地位,马云甚至不惜冒着“骂名”转移支付宝的控制权;第二,以王石的能力和智慧,这一问题并非难以解决,主要是王石过于“清高”,认为做职业经理人挺好。问题是,谁能保证永远让你做职业经理人?即便没有宝能,但华润管理层变更之后,还会一直“力挺”王石吗?这些的想法显然很傻很天真。第三,王石已经后悔了,所以在2014年抛出“事业合伙人计划”,耗资50亿购买万科4.14%的股份。但是已经太晚了,由于今天的万科已经成为巨无霸,进行管理层持股的代价极高。相比之下,柳传志、TCL李东生都是在公司发展早期(规模不大)时果断进行管理层持股,成本比王石低得太多了。因此,王石的亡羊补牢之举,来的太迟了。
结束语
如今万科停牌,博弈仍在持续。笔者希望王石能赢得华润、中小股东的鼎力支持,渡过此劫难。一旦宝能获胜,王石出局,势必引发管理层剧烈动荡,对万科和王石是双输,也是中国企业家史上的又一悲剧;一旦宝能知难而退,王石应痛定思痛,立即修复控制权的巨大漏洞。当然,最终的结果,取决于双方在法规框架内的斗智斗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