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去库存,谁不得不买?

前面讲政府对房地产是不得不爱,那么现在政府要去库存,问题是谁不得不买?

文|旺财君

楼市去库存,政府很着急,不过旺财君完全不担心政府的能力。财经学者马光远说,“如果这世上有一种爱是真爱的话,就是中国政府对房地产的爱。”“真爱”的力量是无限的,如今楼市库存压力大,政府说2016年要去库存,变压力为动力是分分钟的事,相比之下,改革就难得多,因为改革后有压力,前有阻力,两者相抵之后剩下的才是动力。

12月25日,人民日报刊文《去库存成为“国家任务”》。

实际上,政府对房地产,是不得不爱。如果走市场化的路子,政府不干预,《人民日报》说需要4.5年才能消化目前的库存,政府肯定等不及啊,因为房地产过去是中国的经济支柱,现在不仅是支柱,而且是救命稻草,短期内找不到替代品。地产商王健林说,“房地产现在占国内GDP的12%-13%,是7万多亿,再加上相关产业,估计占到中国GDP25%到30%左右。”

宏观经济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但GDP多一个百分点、少一个百分点,可以直接反映在企业、家庭等微观的经济主体上,房地产一旦失速,相关企业大量倒闭,失业问题怎么解决?银行坏账、政府债务、金融风险怎么解决?失业关系到普通人的生存,银行、政府出了问题,最终买单的也是国家,是最没有话语权的普通人。最近瑞士信贷的报告称,现在的一些企业甚至需要借债支付员工工资,而明年企业利润状况还可能进一步恶化。

政府说要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听起来很棒,但“挖掘”说白了也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行政干预,必然带来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浪费。现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这个情况,经济学家韩志国说,“创业和创新不能搞大跃进。现代社会是建立在分工高度细化的基础上的。即便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创业也仍是少数人的事情,不可能出现全民创业。中国的创业失败率高达95%以上,这会加剧失业并造成资源浪费。至于创新,更不是人人可为,迄今为止,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企业仍然微乎其微。 ”

12月23日,人民日报刊文《进城买房,政府帮忙》。

房地产的两头,一头是消费者,一头是开发商,所谓的去库存,政府的任务就是从中“撮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1日闭幕,为2016年楼市去库存定下了最后的调子,会议一结束,《人民日报》从23日起密集发文,基本上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宣讲政府政策的实质性利好,第二层是呼吁、鼓励,呼吁开发商降房价,鼓励农民进城买房。

12月24日,人民日报刊文《去库存,房价能降多少》。

开发商那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鼓励开发商适当降房价”,人民日报跟着喊话,买房“这么大一笔资产投资,开发商没点儿让利的诚意,谁会掏真金白银救你呢?”这里的意思其实是让开发商割点肉,因为在降房价这个问题上,一二线城市没必要,三四线城市没空间。但凡不亏,三四线城市的开发商能卖出的房子应该不会压在手上,如果政府的鼓励不是真金白银,即便开发商肯亏本抛售,降价的空间也不会很大。

12月25日,人民日报刊文《芜湖 三成棚改户买了商品房》。

消费者那头更关键。前面讲政府对房地产是不得不爱,那么现在政府要去库存,问题是谁不得不买?房地产的库存压力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尤其是县城。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中国十几年的房地产开发就像一轮大牛市,等到基层城市也大踏步参与进来的时候,牛市已经到了顶点,而县城的扩张则像股市里最晚入市的农村大妈们一样失去了理智——旺财君老家的县城近两年几乎扩大了一半,新城中有一半是空城。有买房需求的主要是准备成家的年轻人,当下经济衰退,县域经济首当其冲,年轻人在县城中如果没有稳定的工作,为什么要在县城买房、承受土地财政带来的高房价?

三四线城市要去库存,最大的利好就是降房价,既然开发商那头降价空间有限,那么降价的空间无非就是靠财政补贴和税费减免来拓展,无论补贴开发商还是消费者,最终买单的都是普通人。有专家也设想了企业破产的情况,“开发商大面积现金流断裂,大面积的企业破产,房产企业出现抛售现象,投资人弃房而去,房价大幅度下降。”这意味着房地产硬着陆,长远来看是市场化进步的表现,但短期的破坏性更大。

————————

扫描以下二维码或者搜索wangcaixb,即可关注微信公号“旺财小报”

很久以来,理财界流行着一个传说:一条叫旺财的狗仔,打败了天下所有的招财猫……后来,他办了这份小报。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