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熔断机制的设计本身就是个大问题
文\X教授 (微信公众号:X_Man_Investment)
首先破除一个迷信: 据说1月4日熔断的原因是冲了黄历,不宜开市。网上还信誓旦旦截图为证。
X教授是无神论者,但是手头正好有一本风水大师李居明的2016通胜(请不要问无神论者的我为什么手头有这种风水宝书),翻开一查,1月4日并无忌开市一说。
言归正传,昨天的熔断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一个有人死也不会承认的事实:A股所谓的熔断机制设计犯了根本性错误。
要理解这个根本性错误,需要从设计熔断机制的目的说起。熔断机制(Circuit Breaker Mechanism)也是个舶来品,美国股市就有这玩意,而且不单单有指数熔断,还有个股熔断(Limit Up Limit Down,LULD),当然A股抄的时候只抄了指数熔断,没抄个股熔断,理由是我们已经有涨跌停板制度了。好,我们姑且不论个股,只讨论指数。熔断的目的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就是市场情绪过热的时候,断一下电,让大家冷静一下。这也是为什么第一档熔断是15分钟,然后需要继续下跌将近一倍的跌幅,才会有第二次冷静15分钟。直到再下跌一倍7%达到全天下跌20%,才会全场停盘。也就是说,对于冷静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利用两个15分钟的时间,确认有无影响投资决策的重大非公开事项,如果没有的话,市场的跌幅都已经在13%-20%之间了,简直是遍地黄金,完全可以入市捡便宜货了,大量买单之下,根本到不了第三级熔断。
事实上,自有史以来,美国就从来没有过第三级熔断。唯一的一次指数熔断发生在1997年10月27日,但是也就触发到道琼斯指数(当是的规则还没有改成S&P指数)550点的跌幅,折合百分比为7.18%。当时的规则没有第三级熔断,550点的跌幅导致市场提早了30分钟停市,并且第二天道琼斯指数反弹337点(4.71%),熔断成功挽回了市场信心。
中国的熔断是是不是这样的冷静效果呢?设计虽然看上去差不多,但实际上差之千里。
第一级熔断后,市场只需要再下跌2%就会导致全天停市,任何一个理智正常的基金经理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抛售,因为再不跑,就被关在里面了。全日停市和原来的跌停板不一样,再怎么千股跌停,总有可以卖的股票,熔断就不同了,所有人都跑不了,所以所有人都在抛,所以一接近熔断阈值,就会加速下行,这种现象叫“磁吸效应”。
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美国的熔断为的是让机构投资者获取信息,再次入市,提供市场的流动性,从而稳定市场价;中国的熔断从第一级开始就是加速机构投资者的抛售,进而削减市场上的流动性,最终带来恐慌,再跌2%几乎是没有悬念的。
明白了这一点,再来看历史数据,2005年以来,单日下跌7%以上的日子,有20个,符合熔断机制推出时专家的评价“历史数据表明,触发全日交易暂停的下跌日数不多”。但是如果考虑到上文讲的磁吸效应,用5%做阈值,则有64个交易日中招。想必,如果领导当日看到的是64这个数字的时候,大概不敢如此轻易的推出现在这个版本的熔断规则了吧。
7月份的股灾,政府动员了所有券商和基金的力量,为的就是提供足够的流动性,避免市场的螺旋式下跌。1月份第一个交易日的一次不经意的小跌,却因为熔断机制的设计问题,导致整个市场风声鹤唳,流动性瞬间消失,不知道又要花多少钱重建信心。虽然现在说这些好像有点马后炮,但是我还是要感叹一声,推出这种烂规则的当局,到底是真不懂,还是被逼无奈,为了满足“不要再出现7%以上的日跌幅”的任务而出的昏招,无论如何,大错已种下,有没有胆量收回呢?
其实1月4号更重要的一件事,是境内和境外人民币汇率再度大幅贬值,离岸人民币暴跌600点,一天跌了将近1%,在岸也跌了将近0.5%。X教授在2015年12月1日发表的《SDR完全不重要,汇率才是关键》明确揭示了人民币贬值的主线,现在过去了仅仅一个月,人民币就已经跌了2%以上,如果从8月份算起,四个月已经跌了5%,海外跌了有6.5%以上,用什么语言都不能形容这个速度了。关于这件事,我会另写一文来阐述。简单来说,还是我一贯的建议,海外资产投资,刻不容缓。
关注X教授方法:用微信“扫一扫”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直接输入微信号: X_Man_Investment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