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穷奢极欲之权贵们去“就有道而正焉”,比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还难。而要求三餐难度者放下温饱去“好学”,既不现实也不人道。这就是两极分化的社会,“君子”都死光光的原因。
论语解毒·学而第一
君子为何死光光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追求饮食之饱足,也不追求起居之安逸,做事勤奋,说话谨慎,接近道德高尚者,以矫正自身行为,这就可以算是好学了。”
【解毒】
山林中之毒蛇猛兽,遇雷雨都懂得找山洞躲避。所以,食求饱、居求安,此乃动物也是人之天性。只有各大宗教的苦修者,才“食求不饱”、“居求不安”。《论语》里面,处处充满这种逆天的指导思想,只有那些脑子进水或别有用心者,才会说什么“整部《论语》,一句话,就是让你过上你内心想要的那种生活”(于丹语)。
当然,揣摩孔子的意思,他不至于变态到要求“君子”都得是苦修者,如颜回般“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雍也第六)才行。他本人“鱼馁、肉败、割不正不食”(乡党第十),虽是以礼的名义,也可以看出,条件允许的时候,他对食物也是很挑剔的。
整句连起来,孔子其实是想说,人不能只追求物质享受,还必须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无论从社会地位,还是道德层面来理解,君子都是“人上人”,那就更加不可以一味讲物质享受了。有得吃,有得住,普普通通就可以了。吃住免忧之外,平时多做少说,向道德高尚的人看齐,以他们的言谈举止为标准来修正自己。能做到这些的人,就可以算是“好学”之人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好学”,说的可不只是求知,更重要的还是“求仁”。同一章里面,孔子还要求他的学生,要注重孝悌、谨信、博爱、亲仁,有空了,再“学以文”。可见,求知跟衣食住行一样,比不上修身重要,都是差不多就可以了。
要不还得说,孔子就是一个天真的理想主义者,迂腐而不失可爱。到宋明理学时期,那些道学家就硬将这个要求拔高到“存天理,灭人欲”的高度,简直不把人当人了。只可惜,这些神一样的要求,就连道学家本身都做不到,遑论普通人。
到了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达官显贵们,食无求饱,但求“奇”,山珍海味,不管是几级保护动物,哪种最稀奇就吃哪种;居无求安,但求“豪”,一平米十万以上的别墅都很多人抢着买。而在教育、医疗、住房“新三座大山”的重压之下,普通老百姓,则是“食难求饱居难求安”。
要求穷奢极欲之权贵们去“就有道而正焉”,比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还难。而要求三餐难度者放下温饱去“好学”,既不现实也不人道。这就是两极分化的社会,“君子”都死光光的原因。
(插图:老饼)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