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响应机制目前还是一个新生事务,怎么做才完善?希望几个问题的反思,能启发大家对于这方面的思想,对管理者和专业人士有所帮助,在制定应急预案等应急安全管理方面,减少损失和浪费。
文/宁宇,作者微信公众号:尚儒客栈(CMCC-ningyu)
雾霾终于散去,在摘掉了口罩,恢复正常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对发生的事情反思,对犯过的错误检讨,避免重蹈覆辙。围绕这次红色警报的发布,我们看到了诸多乱象,让我们透过这些现象,看看哪些值得玩味的深层次问题。
就在一周前,北京也有一次严重的空气污染,全城PM2.5指数爆表,甚至有四位数的表现。有人在质疑:如此严重污染,为何只启动了橙色预警,难道最严重的红色预警只是摆设?随后,官方解释说红色预警的发布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此次尚未达标,所以仅是橙色。
此番质疑刚过,新的雾霾又来,面对气象部门提供的信息,考虑到社会舆论的压力,该发什么级别的警报?最终的结果是"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启动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终于把烫手的山芋扔了出去。
第一个问题:启动红色预警是否合理?这次空气质量比前次雾霾好了许多,这到底是预警之后各方行动的效果,还是过激地发动了高级别的警报?
与"预警"对应的应是对应级别的"预案"。然而北京首次启动"红警"之后,却触发了一系列的乱象。
以交通限行为例:按照红色预警的内容,机动车要执行单双号停驶;什么车能开?道路怎么管?这次红色预警发布时间是18时,机动车单双号行驶细则交管局的权威发布直到晚上8点多才出来。据媒体报道,交管局得到消息感到十分突然,细则的研究和审批需要时间。
第二个问题:预案不应该是先做的么?限行细则没有同步发布,是因为交管局的应急管理存在问题?还是因为内部沟通有纰漏,没有事先知会协商就发布了警报?
北京目前实行的限行政策,正常情况下每天停驶20%的车辆,限行时间是早上7点至20点点;气象部门精准地预测到了中午雾霾结束,红色预警解除的时间是中午12点,因此应是此时解除单双号限行。有网友们盘点各种尾号的限行规则,并戏称最晕的是尾号为"2"的车辆:12点之前能开,12点到20点不能开,之后又能开了;如果上午开到12点还没到地方,赶快路边停车,到晚上再来开。
在警报解除前一天,交管局又紧急通知:为避免交通管理措施变化给市民造成不便,警报解除之后所有车都能上路。勇于承认错误,亡羊补牢,希望降低大家的不满意度,应该说交管局这个行动还是值得称道的,虽然发布的时间稍微晚了点儿。
第三个问题:预警的实施细则,相关部门是否该早有准备?类似于这次半天预警与全天限行的冲突该如何应对,是否也应该是预案的一部分?
再看教育口。之前舆论热议过空气污染时停课的问题,当时的主流声音是雾霾之下不停课,学校无德。于是空气污染严重时,就有学校提出让孩子在家学习,而市政府拉响红色警报之后,全市停课。家长们满意么?恰恰相反!
然而又有调查显示:超过70%的家长对学校停课表示不满,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家长上班,孩子放假在家无人照看;还有的家长担心停课影响孩子学习。针对后一种情况,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学校提出"停课不停学",组织学生自学或者通过网络学习。可又有家长反映课业负担加重了。。。。。。
第四个问题:众口难调,舆论压力又大,这种情况下如何设计方案,平衡各方利益?出台政策,为的是自身免责还是解决问题,还只是想堵住悠悠之口?
这些问题其实也是某个领域的表象,汇总在一起就是该如何制定应急预案。
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预案的目的,就是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不必慌张忙乱,只需按部就班照着预案来执行,便可化解危机。这方面工作以前不受重视,在历经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意识到需要建立这样的机制体系。
应急响应机制目前还是一个新生事务,怎么做才完善?经验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希望以上几个问题的反思,能启发大家对于这方面的思想,对管理者和专业人士有所帮助,在制定应急预案等应急安全管理方面,减少损失和浪费。更希望看到此文的人,不仅说自己的不快,也多提一些建设性意见。
【欢迎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尚儒客栈(CMCC-ningyu)】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