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新三板公司,就这十个步骤

投资银行在线根据多年积累的投资经验,总结出一套简洁而有效的投资要诀,易学易用,简单有效。“我们对目标企业的10个方面及55个子项去考察、分析、判断,最后得出我们的投资意见”。

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开放二胎”后,引来社会叫好声一片。确实,这次迟来的政策松绑,无论是对于生育权的赋予,还是对于老龄化社会危机的应对,均是极有必要的。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生育权的最终决策人,是个人,是家庭。也就是说,“全面开放二胎”后,生不生二胎?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想法,并非是政策一放开,大家伙都愿意生,这就如同在之前30多年里,也并非是政策不充许,大家伙就都不生二胎。

在市场经济已深入到社会角角落落的当下,讨论“全面开放二胎”后的政策效应,我们必须要用经济人的视角。

究竟生不生?到底是生一个、生两个、还是生多个?纯粹用经济理论进行分析,这似乎有些“没有人性”,但是,经济学作为社会学的衍生分支,以经济人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并无不可,人口经济学最权威的大师加里·贝克尔,早在几十年前就创立了“孩子成本效用理论”,并且他还曾于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那么,从我国的贫富分化和区域差异来说,“全面开放二胎”后,不同人群的生育决策,究竟会有哪些不同?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在不同的时代,生养后代的成本、以及由此导致的生育意愿,是截然不同的。比如说,在农耕时代,除了遇到罕见的灾荒,近乎所有人的生育意愿都是极其强烈的,为什么呢?生养孩子的成本极低,孩子10岁左右就可能充当半劳动力,15岁左右就基本是完全劳动力,开始为家族付出分忧了;而到了工业时代,基于工厂的制度性管理、以及技能的起码要求,生养孩子的成本就会相对提高,并还得附带起码的教育成本,孩子也起码到18岁左右,才逐渐能够反哺家族。

但是,到了后工业时代(或者称之为信息时代),生养孩子的成本已经变得极高,没有10多年、甚至近20年的学历教育和素质教育,已经很难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有人测算过,在我国一线城市生养一个孩子直到他能够自立,大抵需要200万元,在这一阶段,生养孩子对于绝大多数家庭,已经变成了情感性的投资回报需求,而不是物质性的投资回报需求。

既然是情感性需求,那么,这也就意味着,现在的生育,某种程度上已经变得奢侈,生育一个对于绝大多数人已经成为负担,更何况是二胎呢。

将适龄生育人群分为富有、中产、中低产和低产四个群体,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看,在全面放开二胎后,哪些人群的生育意愿会最强烈呢?

毫无疑问,“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发布后,富有人群的生育意愿会最强烈,因为,生育成本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资产和收入来说,已经不够成压力,生育二胎所带来的情感需求满足,可以完全覆盖生育成本,为什么不生呢?事实上,即使在“全面放开二胎”之前,富有人群为了多生孩子,早已不惜出国养娃,人在物质全无压力的情况下,追求精神需求才是主要的,更何况是沿续后代这样的情感需求呢。

除了富有人群,最穷的人群(低产)也会倾向多生娃,当然,导致他们愿意多生娃的原因,情感性需求仅是次要因素,潜在的物质性需求才是主要因素。因为,相比其他人群,我国穷困人群基本还处于农耕社会,其区域分布主要是偏远落后的农村,对他们来说,孩子的生养成本比较低,孩子绝大多数仅完成义务教育,琴棋书画等高昂的素质教育成本更是没有,生养孩子的成本很低,而不确定性的回报却可能较高,敢不成其中一个将来有出息呢?

与最富的和最穷的人群相比,全面放开二胎后,对中产和中低产人群的触动并不大,因为他们富余的资产并不多,更何况生育二胎还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这会影响他们职场晋升和事业发展,而当他们一旦变成富有人群后,也往往是想生也生不动了。

单纯以家庭年收入计,一线城市200万/年以上可称之为富有人群,40—100万/年称之为中产、10—30万/年称之为中低产,至于更低的家庭收入,应该早晚会回小城市或农村,所以,全面放开二胎后,对于一线城市的适龄生育人群,可能也就是年收入200万以上的家庭生育意愿会强烈一些。对于二、三线的中等城市,我们笼统核计一下,基于生育成本的不同、以及观念的些微变化,可能也就是年收入100万以上的家庭生育意愿会强烈一些。而至于四线小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则可能是年收入50万以上的家庭生育意愿会强烈一些,当然,年收入2万以下的穷困家庭,也就是在偏远落后农村还偏穷困的家庭,基于潜在的物质性投资回报需求,他们生二胎、甚至生多胎的意愿,还是会很强烈的。

有钱才敢多生娃,穷无所有只能生娃,这就是全面放开二胎后的最终结果。

————————

扫描以下二维码或者搜索ygyobs,即可关注微信公号“杨国英观察”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