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的难度大幅降低,倒逼金融教学必须从仅仅依靠信息传递为主,转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的模式。
最近有一次参加了一个主题为“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教学”等的讨论会,这应当说是当前一个十分有意思的话题,我也十分希望有机会学习和借鉴一下优秀专家学者的做法,但是与会的专家还是根据自己原来的专业领域探讨各自的专题,基本没有涉及到“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教学”这个主题,我虽然即兴介绍了一些,但是因为时间所限,难免挂一漏万,这也促使我找机会对自己的尝试进行一点总结。
互联网给金融教学带来的影响确实是深刻的,实际上互联网冲击最大的,首当其冲是信息不对称程度显著的一些行业。我经常列举的一个故事是,对于张良来说,成为一代名将的关键,是得到了黄石公赠送的《太公兵法》,信息获取在当时成为了关键性的决定因素;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的难度大幅降低,倒逼金融教学必须从仅仅依靠信息传递为主,转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的模式。
站在研究生角度看,以前对老师的选择面狭窄而有限,能够在同一城市听另外一所大学的教授的课程,已经算是学习比较进取主动的优秀学生了。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供选择的网上资料显著增加,仅仅以金融相关的课程为例,一些世界一流名校的知名教授的讲义和讲课视频并不难获得,这也使得金融教学需要转型。
从采用互联网来推动金融教学以来,尝试过不少的方法和路径,从飞信、MSN、QQ、BBS、新浪微博的微群,到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等。从事后的效果评估看,有些做法取得的效果。根据我自己的体会,金融教学最关键的,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在市场剧烈变化的环境下,许多标准答案很快就会过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金融学的疑问和好奇心,从不疑处、从原来觉得有标准答案的地方,找出疑问来,激发其去思考、交流和探索,这种兴趣的形成和进行探索的能力,才是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最为关键的,而互联网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良好的工具。
一.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管理
为了动态了解研究生的学习研究情况,我专门制定了“月度学习研究报告制度”,编制了统一格式的表格,制定专人负责,研究生每个月需要报告自己的学习月度和研究进度,在每个研究生的月度报告的基础上,进行同年级的对比,也进行不同年级的对比,还将学生自己每个月的报送表格信息进行连续的对比,并将相关的结果向全体同学在微信中公告,这样就使得我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同学在认真学习并且表现出色,哪些则是在蹉跎岁月。
在研究生即将进入毕业阶段时,微信群也提供了一个预开题、预答辩的平台,在我本人提出相关的开题和答辩的意见外,还要求学生在微信群中预开题、预答辩,听取更多同学的意见;研究生在毕业论文初稿完成之后,我会提出修订意见,同时,我也会要求同一研究方向的在读研究生每个人向我和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提出书面的修订意见,从在读学生提交的书面修订意见中,我也可看出不同学生的学习深度,毕业生自己也可以从这些不同角度的修订意见中获益。
刚刚入学的硕士生,最为欠缺的训练之一,就是研究的规范,特别是容易不读文献就漫天胡扯,所以我对新入学的硕士生设立了一个文献综述小组,希望他们可以踏踏实实先读一点文献,做一点综述和提炼,积累基本的研究能力。对于已经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学生,则鼓励他们阅读前沿的英文文献,一段时间内选择一篇文献系统阅读并且在微信中交流讲解。
通过微信群来完成专题研究课题和任务,也是十分有效率的,学生可以在微信群中动态地交流课题的进度,提出自己的疑问,听取其他课题研究者的看法。这些都明显提高了课题组织的效率。
为了鼓励研究生积极从事研究,我还专门筹集资金,设立了所指导的研究生的奖学金制度,申请和评选过程都由已经毕业的、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学生独立透明进行,并且在微信群中公告。
当然,也有少数博士生、特别是在职博士生因为种种论文发表、以及工作忙等理由,导致不能如期毕业,许多学校的在职博士生中,如期顺利毕业的比例一直偏低。针对这种状况,我从毕业的学生中选择了一名认真的同学担任研究生秘书,其任务之一,就是每个月的最后一周,将这些不能延期毕业的在职博士生名单公示批评督促,我还建议,对这些找种种借口拖延毕业的在职博士生,每拖延一年,建议他们向在读的同学捐款资助他们的研究学习。虽然只有部分自觉的延期毕业的博士生执行了,但是,这至少体现了一个清晰的教学导向。
二.微信群中的“一天一话题”学生专题讲座
微信群实际上提供了一个网络的虚拟会议室,为各种专业交流提供了高效率的平台。考虑到金融领域存在的金融理论与实践脱节、金融监管与市场脱节、不同细分金融领域之间相互脱节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促进位于这些不同金融领域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就变得更有必要。因此,我将已经毕业的和在读的学生、在不同金融岗位工作的学生组织起来,建立了“一人一天一话题”的制度,后来未来促进博士生和硕士生的交流、已经毕业学生和在读学生的交流,改为每天两个人联合主持的“一天一话题”,每天的主持人选择自己有思考和积累的领域,与大家在微信群中交流讨论,第二天需要整理出纪要。为了督促主讲人提高质量,还专门设立了活动的组织小组和讲座以及纪要的质量评审小组,对于苟且应付和专业水平表现低下的,明确提出批评,同时也记录在案,这样的次数多了,既可在微信群中公告,让全体同学看到这几个少数学生的缺乏责任感和专业水平低,将来与其合作时要谨慎,同时也要明确提出批评。这样坚持下来,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坚持整理下来的纪要,也是一份不错的金融不同专业领域的学习资料。
三.邀请金融资深专业人士主办微信群中的“传薪讲坛”
在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在微信群中建立了专门邀请外部的金融领域资深专业人士、特别是一些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领域的资深专家、加上学生中对特定领域有一定研究的学生,建立了专业水准更高一些的系列讲坛,我命名为“传薪讲坛”,取“薪火相传”之意,是希望学生能从这些不同领域的资深金融专业人士身上汲取营养,了解市场前沿的动态,拓展自己的研究和学习视野。“传薪讲坛”整理出来的系列的纪要,本身就成为一份贴近金融市场前沿的最新并且是最贴近金融市场的金融专业讲义。
“传薪讲坛”组织的难点是外部资深金融专业人士的邀请,好在许多金融专业领域的朋友都十分支持我的这项教学工作,使得这些活动得以一直坚持下来。针对“传薪讲坛”专业成立了学生中的工作小组,他们认真地组织整个活动,整理纪要,是整个活动顺利推进的执行环节的关键。我目前是要求在读的学生必须参加,已经毕业的学生自愿参加,并且参加之前要点名,实际上是作为正式课程同样重要的内容来看待,如果连续几次无故不参加,视为无故逃课,我的打算是劝其更换其他导师或者退学。
四.BBS依然可以发挥电子讲义的作用
在BBS火热的时候,在和讯网的支持下,我在和讯网开立了一个BBS的论坛,贴出一些建议学生参阅的资料,特别是我对学生的一些学习要求,例如如何做文献综述、开立的一些阅读书单等等。另外,学生的一些论文练笔以及毕业论文的起草和修订,不同的修订版本都可以贴出来,供其他同学参考,这实际上成了一个电子讲义,现在还继续发挥着作用。
五.学生自我组织,编辑公众微信号“金融读书会”,形成阅读市场最新动态和前沿文献的习惯
学生自我组织,编辑“金融读书会”的公众微信号,其实编这个公众号并不是主要的目的,主要的出发点是希望通过这个编辑过程,督促研究生形成广泛阅读最新的国内外金融市场动态和文献的习惯,每天督促他们通过广泛的阅读,选择其中有价值的部分,选择编辑,在公众微信号上发出来。我对选择文章的要求其实并不多,但是也并不十分容易达到,一个要求是在信息泛滥的条件下要使得所选择的文章在半年和一年之后重新读起来还有一点回头看的价值,另外一个要求是选择的文章要是从金融市场一线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然后从理论和逻辑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的文章,而不能是一些纯粹书斋的纸面工作,也不能是仅仅是一线金融业务的常识介绍。
除了通过为公众微信号选择有价值的文章来督促学生阅读有价值的文献外,我还发挥这个公众微信号已经有20多万订阅用户的优势,与一些知名的财经类的出版社合作,在公众微信号上帮助这些出版社推荐经过我们双方选定的优秀金融著作,请出版社提供一部分样书,其中一部分样书通过抽奖等形式赠阅给公众微信号的读者,鼓励读者多读优秀著作,同时另外一部分样书则赠送给参与编辑公众微信号的学生,使得他们在阅读公众微信号的文中的同时,还可以阅读一些深度的专业书籍。另外,每周针对研究生在编辑公众微信号中推荐优秀文章的表现,还会评出推荐质量较高的“每周之星”,评出来的“每周一星”获得者可以购买三本金融专业著作并且报销书费。
六.编辑电子版的内部交流刊物《金融市场研究》、以及“百度百家巴曙松研究员”专栏,形成金融专业领域的持续积累
为了将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积累起来,我组织学生专门成立了一个内部的电子版的杂志编辑部《金融市场研究》,这是一份纯粹属于学生内部交流的电子版杂志,不定期收录我和学生的研究成果,如果是博士生毕业或者博士后出站,就专门为博士生和博士后出一本专刊,收录其博士论文或者博士后论文、学习期间发表的专业论文、以及专门写的学习新的体会总结。对于硕士生毕业,则摘录其论文中最有价值的的部分,汇集起来成册。这样坚持下来,就成为学生们对于研究的共同的记忆,后来的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电子杂志,就可以熟悉此前毕业的同学及其研究成果,还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与他们开展交流。
另外,我还在百度百家专门设立了一个专栏,搜集我在不同时期写的金融评论以及一些读书笔记等,这也是让学生可以系统跟踪我的研究兴趣、增进相互了解的一个很重要的平台。
随着互联网工具的演变,一度十分活跃采用的互联网教学工具,有的已经基本不用了,例如MSN、新浪微博设立的微群等;有的还只是偶尔用用,例如飞信,我还常常通过飞信给学生发一些我读书时觉得有价值的片段;有的已经不再是主要的教学工具了,例如微博,现在主要是用于转发公众微信号的文章,同时也在微博上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帮助,例如帮助一些学生做一些公益的活动和计划。
互联网可以使得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更为频繁,在老师更为方便地从多角度观察、了解、评估学生的学习研究状况的同时,其实学生也对老师增加了更多的了解,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也更为充分,一个学生如果投机功利、或者学习漂浮,很快就会成为学生和老师人人皆知的事实。老师是否对学生真正关心、是否自己也在以身作则做研究,是否对学生的学习研究付出了努力和心血,互联网时代的学生们见识也不少,他们自然会有自己独立客观的判断。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要赢得学生的真正的尊重,只能是自己率先努力学习钻研和勤奋研究,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同时,真诚和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这样即使你是在个别事情上严厉地批评他们,他们即使当时觉得委屈,事后也会理解你的一片良苦用心的。
文章作者:巴曙松,2015年12月31日凌晨
(本文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