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香港的新空间在哪里?

这是巴曙松\b教授提交给香港经济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政策建议报告。巴曙松教授一直将香港作为一个研究重点之一,将这样一个活跃的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作为观察国际经济金融走势的切入点。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再平衡过程,国际直接投资和资本流动出现新的趋势,中国通过加快企业对外投资,促进经济转型势在必然。香港需要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在内地新一轮改革和经济转型中找准定位,为内地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和专业服务,着力打造企业对外投资的融资、服务、营运和风险管理中心,进一步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香港及时抓住了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成功实现经济转型并一跃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当前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也给香港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一、在国际经济金融结构的重整的大背景下,中国加快经济转型和对外投资,为香港与内地经济金融合作拓展了新的空间

2007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原有的国际经济金融结构和格局,全球经济和各国国际收支面临再平衡的过程,不同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模式、外贸市场结构和国际资本流动都面临较大的变化。具体来说,美国居民、企业和金融三大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得到初步修复,经济出现弱势复苏,美元开始走强。而欧洲债务危机虽然得到暂时缓解,但普遍面临银行全面去杠杆、政府财政紧缩、以及严重的失业等约束,实体经济复苏难度较大。新兴经济体的外贸市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同时也面临防范资产泡沫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转型的压力,中长期经济增长趋于放缓。

在国际投资和资本流动领域,受金融危机影响,跨国公司大规模削减投资和资本支出,导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明显收缩,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201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为1.5万亿美元,比2007年的峰值低约23%。据估计,目前全球跨国公司现金存量超过5万亿美元,发达国家企业的投资意愿仍未恢复。另一方面,全球资本流向也出现新的变化。2011年流入发达国家的直接外资增长了21%,达到7480亿美元,占全球的50%左右,而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外资仅增长11%。

对于中国来说,在欧美市场萎缩、全球总需求脆弱的环境中,经济政策的重点正转向经济转型。如果说中国在八十年代主要是利用了全球产业转移带来的巨大机会的话,那么,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结构再平衡的环境中,中国的机会则来自于多个方面:

首先,是利用相对充裕的储蓄进行全球资源的布局,为中国正在进行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奠定资源基础;

其次,有许多产业虽然站在中国国内的角度可能是过剩的,但是从全球范围内来考察则未必过剩,需要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把国内一些过剩的产能,例如钢铁、水泥、家电等转移到非洲等发展潜力大的地区;

第三,在金融危机时期,部分欧美企业陷入困境,这些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品牌可能对中国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十分有价值的,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积极引入一些有价值的技术创新,对推动当前中国经济的转型无疑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中国“十二五”规划和“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标志着加快对外投资成为中国实施经济转型、加快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战略。2012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已达772.2亿美元,但相较于中国当前的经济总量,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比例仍然很低,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增长,企业对投融资、资产配置、资金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也迅速增加。6月19日,国务院部署的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8项措施中,就强调金融行业要支持企业“走出去”,提出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平台和商业银行转贷款渠道,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以及推进个人对外直接投资试点工作等思路。香港可以在这些思路的具体实施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例如外汇储备的市场化运用、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拓展以及个人对外投资试点的配套落实等。

但是目前国内的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高,金融机构服务企业对外投资的能力有待提高,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风险和问题,比如缺乏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和专业化人才、融资渠道狭窄、资金风险管理能力差、企业难以融入当地市场等等。对于国际化、高效率、专业化的香港金融业和服务业来说,积极配合中国经济转型,服务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无疑是一次新的发展和转型机遇,也是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发展空间。

二、香港可以重点发展成为内地企业对外投资的融资中心、专业服务中心、全球营运和风险管理中心以及技术创新向内地转移的重要平台

2011年,李总理访港时要求内地企业与香港企业联合  “走出去”,显示出决策层对香港在内地企业“走出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期待。具体到金融和专业服务业,香港要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内地企业对外投资的融资中心、服务中心、以及全球营运和风险管理中心,借此进一步打造助推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这对于探索合作新空间、业务发展的新增长点有着重要意义。

一是继续发挥香港资金充裕和国际融资平台的优势,打造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融资中心。目前,内地企业对外投资所需的融资,主要来自于国内的金融机构及其海外分支。据中国银监会数据,截至2012年底,16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海外设立1050家分支机构,覆盖49个中国和地区。与内地企业遍布世界各地的对外投资相比,中资金融机构无论在海外分支机构的数量还是资产规模方面,都难以满足迅速成长的内地企业对外投资的融资需求。同时,内地金融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企业对外投资还面临着外汇管制、项目审批等诸多限制。香港资金流动自由,筹资方式灵活,集聚了世界各国的大型金融机构,它们的分支机构遍布全球,可以在内地企业对外投资中提供全面的买方信贷、项目融资、杠杆收购、资金结算等多种金融服务,这正好满足了内地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的多元化融资需求,是香港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新增长点。

二是继续做大做强离岸人民币业务,丰富香港人民币投资产品,为内地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人民币融资服务,并相应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国际金融结构的重构,为中港两地的金融业发展及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在有关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香港的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已初具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雏形。但是,明显的不足和制约是缺乏丰富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在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香港以加大对外人民币融资为手段,助力内地企业“走出去”,不仅可以为内地企业提供人民币融资服务,降低企业的汇率风险,满足企业的多元融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丰富香港人民币市场的金融产品,拓展人民币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与内地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资本市场开放形成积极互动。

三是利用香港的营商网络和专业服务优势,协助内地企业做好对外投资咨询服务,打造内地企业对外投资的专业服务、国际营运和风险管理中心。当前,内地企业对外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管理全球布局中的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以海外并购为例,目前内地企业海外并购的占比仍然不高,成功率依然较低,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内地金融市场仍然欠缺发达的国际投资咨询服务和并购融资服务。香港专业咨询服务企业可以利用自身国际化的优势,为内地企业对外投资提供法律、财务、税务、咨询、营销等全面的中介服务,将内地企业强大的制造能力、雄厚的资本实力与香港的专业服务优势相结合,引导内地企业在香港设立国际运营和风险管理中心,帮助企业提高国际经营能力。

第四,香港可以打造成为将国际市场上适用于中国市场的技术创新,转移到内地市场、并促进内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这一方面需要有活跃的投资机构以香港为平台在国际市场投资和购买适用于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些创新性技术,另一方面又能够将这些技术对接到内地的企业运营中,促进内地企业的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投融资、技术转移等方面的专业服务,目前正显示出巨大的需求空间。

本文选自巴曙松教授提交给香港经济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政策建议报告,李胜利博士参加了本报告的讨论修订。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