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新融资模式”的思考

本文为2015年12月11日巴曙松教授于北京钓鱼台主持邮储银行高峰论坛的文字实录,敬请阅读。

第一部分

非常高兴今天应邀来主持中国邮储银行高峰论坛这个环节的讨论——创新融资模式。这两天,我们在中外媒体上看到,“中国邮储银行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占据了不少财经媒体的首版,有的称赞邮储此次引进战略投资者阶段募集的资金是近年来银行业的新高。在目前全球金融市场比较动荡的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值得庆贺的。我在这里对李国华董事长、吕家进行长,对邮储银行前一阶段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成功引进战投表示祝贺。

从此前中国银行业众多银行成功进行股份制改革和上市的实例看,成功引进战投、改进公司治理是整个股改上市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能成功引进能产生协同效应的战投,就可以为下一步继续推进股份制改革和深化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天这个环节讨论的题目是创新融资模式。我今天会先请几位主讲人来给大家从不同角度来讨论这个主题,我会逐一进行评论,然后我会进行一个综述性的演讲,来介绍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关于“创新融资模式”这个主题,我的理解是,首先要有创新,需要有对原有模式的突破,要有新意。现在国内外金融市场正处于剧烈的大变革时期,有不少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委托我帮忙推荐高管和专家,提到一个有意思的标准,那就是:因为现在经济金融结构在剧烈变化,要找一位证券公司的高管,最好原来不是做证券的,或者是对原来的的证券公司的业务模式并不十分熟悉的,这样不容易受到原来的框框和惯性的约束。大家可以看到,邮储银行此次引进的战投机构中,有不少机构并不是银行业的机构,那么,这些机构通过跨界,可以通过与中国邮储银行的互动就可以形成一些商业模式和产品等方面的创新。

这个环节讨论主题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模式”,我想就是要对一些零散的、随机的金融创新进行总结,将其制度化、产品化,或者说形成一个可以推广和复制的模式。这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金融业的一个核心能力之一,就是将大量的基础资产,通过特定的金融设计,转换为市场可以投资的产品,这个过程,就是金融机构发挥自己专业能力的过程,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模式。

这个环节的第三个关键词,是融资。从融资端来分析商业银行的经营,也就是更多地从资产端来做功课,我个人认为这也是当前整个银行业正在面临的一个经营管理转型的主线之一。我也曾经在基层的国有银行当过行长,那个时候商业银行的经营强调的是“负债端主导”、或者说是“存款立行”,在资金短缺条件下,只有先争取到存款了、有了负债了,在存贷比等约束下,才相应有了贷款规模,然后才可以放贷款赚取利差。随着市场结构的转变,资产端的竞争变得更为决定性了。现在邮储银行在这个论坛上重点讨论融资端和资产端的问题,跟我自己了解到的市场转型趋势是一致的,那就是整个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在逐步从“负债端主导”转向“资产端主导”,在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资金来源已经不是主要的制约因素资金,市场竞争的关键变成了怎么从融资和资产端做出创新,争取到优质的资产,将这些资产转换为合规的金融产品,自然就能吸引到充裕的资金,这其实也是当前讨论所谓“资产荒”的一个重要背景。

因此,今天在“创新融资模式”这个环节,市场对这些进入邮储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是寄予期待的,期待他们能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与邮储银行形成协同效应。

这一环节,我们有三位演讲嘉宾。首先我们有请中国人寿保险集团法律总监、战略规划部总经理杨帆先生,中国人寿保险集团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保险公司。我们听听杨帆先生的观点,大家欢迎。

第二部分

巴曙松:谢谢杨帆先生。对刚才的演讲,我做几个角度的评论。

第一,从金融角度的评论。在银行业的经营管理中,非常大的一个挑战就是:要把业务风险管理从基于单笔交易(transaction)的管理,提升到基于组合的管理(portfolio),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杨帆先生刚才讲的,我觉得就触及到这一个银行经营管理的主题。一家银行在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中,怎么从逐笔审批的管理框架,提升到基于整个资产负债表的组合管理,这是银行业都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

第二,从中国传统智慧角度的评论。如果用中国传统文化给刚才的内容做一个点评,我想起清代陈澹然先生的一句名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国邮储银行与战略投资者之间的合作发展,需要放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和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中去找机会。

第三,杨帆先生刚才提出银财团联动的设想,我个人认为也是一个“互联网+”原来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的思路。这个设计到比较多的主体,要真正从设想变成现实,还需要做许多具体的工作,特别是要发挥不同主体的比较优势。

第一个演讲嘉宾杨帆先生讲的内容,可以说是创新融资模式之保险视角。接下来,我们欢迎来自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的高级顾问汤姆伍兹先生。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创立于1966年,是目前全球金融市场上有影响力的长期机构投资者之一。作为一个养老基金,它也面临自己的转型任务,怎么样在合理的风险偏好下进行多元化、国际化的投资,以及在已有的风险管理框架约束下,从邮储银行发展的大战略里找到交集和创新的契合点。下面,我们欢迎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的高级顾问汤姆伍兹。

第三部分

巴曙松:谢谢汤姆伍兹先生。

银行业或者整个金融业之所以能在金融市场上获取盈利,从功能角度看,主要是因为它承担了适当的风险。所以,银行业的核心能力之一,其实主要是风险管理能力。汤姆伍兹先生刚才提到了零售业务、以及产品创新各个环节里的风险管理。他自己说他今天在这里说风险管理是偏负面的内容,我倒不这么认为。我相信,一个健康的董事会,实际上是希望各个董事在参加董事会时,能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这种从不同角度的不同的专业判断,可以在董事会上发挥一个重要的平衡作用。这应当说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然,最好的风险警示就是这个风险不出现,因为风险被事前警示,相关方面采取了预防性的措施。当然,我也同样给您反馈一点信息,其实根据我的了解,您今天讲的这些风险管理的内容,在中国监管机构的要求和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中,还要更细更严格,因此,估计邮储的管理层希望您未来可以贡献更多的新的风险管理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您刚才讲,你们的风险委员会每次开会四个小时,估计邮储银行的风险委员会开会,会经常超过4个小时,因为这个银行太大了,需要管理的风险领域更大。你们的风险委员会的纪要要受到审计,我不知道是不是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做这个审计?据我了解,邮储银行是由国际知名的PWC来做这些审计的。

从发挥不同战略投资者的不同作用看,引进加拿大的这一家经营稳健、注重风险的机构,也非常有必要。加拿大的银行业和金融业给人的印象是,它在经济扩张期不是跑得最快的,它的产品创新也不很花哨,总体上非常朴实。但是,在经济调整期,它往往是受冲击比较小的。所以,在金融危机前后,我在加拿大拜访了几家银行,他们说花里胡哨的产品他们基本都没有,所以虽然是美国这样一个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的邻居,但是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所以,希望加拿大养老投资公司能够把这种稳健经营的风格和风险管理的经验,与邮储银行的业务优势结合。感谢汤姆伍兹的演讲。

接下来,第三位演讲的专家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党均章先生,由他自己来谈一谈我们邮储银行最近这两年来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创新实践。在一些传统的银行“老三样”——“存、贷、汇”之外,请他介绍一下邮储银行在产业基金投资、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如何做出新的成绩?下面有请党均章先生。

第四部分

巴曙松:三位演讲嘉宾都讲完了,根据会议的日程安排,现在是我的总结演讲时间。

就在刚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11月份金融的统计数据,11月末M2增长13.7%,这个速度并不算慢,但是人民币贷款只有7089亿,少增加了2347亿。M2保持了相对比较宽松,但是信贷的增长在减少。这与整个金融产品创新日趋多元化的趋势、与金融结构调整的趋势是一致的。这也可以说是今天我们三位主讲人都提到的创新融资模式的一个最新的金融统计数字方面的证明。

结合他们三位在创新融资方面的内容,我总结为如下四点。

第一,当前,在经济转型时期创新融资模式的第一条主线,是要学会从重资产经营转到轻资产经营。为什么?因为当前中国的商业银行银行非常擅长于抵押担保。那么,哪些行业容易拿出资产来抵押担保?当然是重资产行业。但是,在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期,重资产行业恰恰是不少是产能过剩的上游行业,如果商业银行还是沿用传统的重资产的融资模式,就会习惯性地把宝贵的金融资源支持给了不少本来就该淘汰的产能过剩的重资产行业。所以,商业银行应当开始慢慢根据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学会从习惯和擅长重资产经营,转换到轻资产运营。例如,适应中国经济未来转型方向的许多富有活力的企业,往往是一些轻资产的创新型企业、服务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常常是银行要让他拿抵押担保的资产他也拿不出来,他往往就是一个好的创意、一个产品的专利等。如果商业银行还是沿用重资产模式下的经营思路,怎么可以去给这些新兴行业提供服务?因此,经济在转型,金融业也要支持这种转型,当前就要强调银行的轻资产运行能力的提高。

第二,从融资结构调整和去杠杆角度看,或者用刚才演讲嘉宾说的从债务资本化角度看,融资模式创新的很重要的一个趋势就是从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占主导逐步转到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共同发展,特别是重点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为什么要做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呢?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减少银行贷款带来的期限错配,也有利于形成一个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和完整的收益率曲线,对货币政策的转型也有积极的支持作用。从股权融资角度看,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形成的是资本金,资本金形成规模的扩大,实际上也是在降低杠杆率。或者说,要降低杠杆率,金融界既可以收缩债务,把杠杆率的分母做小一点,也可以探索分子策略,把资本形成做大,这也是去杠杆。所以,商业银行在积极推进融资结构调整,支持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发展,其实也在帮助整个经济体系的去杠杆,同时,直接融资的发展实际上也形成了一个风险的分散机制。一笔大的贷款失败了,放到银行账上往往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形成显著的冲击,但是如果通过资本市场,通过直接融资,实际上这个投资的风险就在成千上万个投资者中分散了。所以,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发展是降杠杆的可行路径之一,也是降低期现错配和形成风险分散机制的路径。

第三,融资模式创新还需要扩展到对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客观上评价,中国的商业银行传统上习惯于服务企业生命周期中进入到有正现金流的平稳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企业,实际上银行之间的服务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市场上其实已经很难找到处于这个发展阶段的企业还缺少银行融资服务的。但是,从整个经济转型的角度看,所谓经济转型,所谓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上是有不少新的企业在涌现,不少的企业往往还处于创业期和发展的初期阶段,也有一些企业因为遇到暂时的经营困难需要进行并购重组的调整等,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商业银行在这些阶段往往是缺位的,而恰恰是这些阶段企业最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从主要服务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有正现金流、有盈利和平稳发展的时期为主,转向服务于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报道,说邮储银行已经在支持创业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我认为还需要继续推进。

第四,以融资模式创新为大背景,商业银行经营要从负债主导型转向资产主导型。在长期强调存款立行和负债主导模式的惯性下,商业银行要更为强化对优质资产的控制能力。在流动性相对充沛的环境下,能拿到优质的资产,然后把这个资产通过产品设计、风险管理转换成投资者能够投资的金融产品,然后合规地把它销售出去,这个能力就开始变得十分重要。特别是我们看到低利率环境还会持续,资产荒现象还会持续的市场环境下,强调资产能力更有针对性。

(本文为2015年12月11日巴曙松教授于北京钓鱼台主持邮储银行高峰论坛的文字实录,本文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热门文章HOT NEWS